“這是新型紫花苜蓿品種?”武鐳拿著相機近拍了一張照片,問道。
遠眺茫茫大草地是震撼,但走近了細看,似乎也沒有什么稀奇的。
“對,你別小看這一株草,它可是蘊含了不少科技創新的。”魏明介紹道。
“能詳細說一下嗎?”武鐳掏出了錄音筆。
魏明聳聳肩:“也沒什么不好說的。你可能不知道,我國在作物基礎研究與分子設計育種方面引領了科技創新,尤其是在水稻、小麥等重要作物的分子模塊設計育種理論與實踐方面領先于世界。但牧草品種選育工作遲遲無法取得重大突破。”
“我們嘉谷肯定不是最早借鑒作物分子模塊育種思路的單位,但應該是出成果最快的單位。”
“在沙漠里種植,首先是要超級耐旱節水吧。我們挖掘了阿拉鄯荒漠草原上的野生禾本科牧草無芒隱子草的極抗旱基因,讓新型耐旱紫花苜蓿的蒸騰量,較普通的品種減少近一半,在荒漠草原里的越冬率提高六成以上。”
“除此以外,另一大創新就是接種內生真菌。我們的研究員發現并分離出較為理想的根瘤菌和其他內生真菌菌株,人工接種到豆科植物紫花苜蓿中,新品系的固氮效率提高了四成,而且根系發達的可怕,死后也較容易腐解形成有機膠體,使土壤形成穩定的團粒,改善沙土理化性狀……”
“這一進展也使我國成為繼新西蘭之后,世界上第二個成功采用接種內生真菌技術創制飼草新品系的國家,居于同領域國際前列。”
武鐳很認真地記錄下魏明的介紹,聽完后,他自然而然的望向魏明,問出了很多人都想問的那個問題:“嘉谷,為什么總能在技術創新上取得突破?”
不等魏明回答,他又補充道:“很多人都說,嘉谷研究團隊身上就像有種氣質,不管做什么研究,都能做出新成果,而其他研究團隊,缺少這種氣質。”
要不然怎么說?
僅僅看這兩年,“嘉豆13號”、新型啤酒花、超級凈化水草、超級能源樹、解塑菌與塑化植物……他理解是之前的科研投入,到了一定的時間點,會集中出成果,但嘉谷的光芒未免太盛了吧。
像眼前的新品系牧草,甚至得不到多少關注。
魏明笑了笑:“嗯,我不是研究人員,對技術懂得不多,無從解釋你說的嘉谷研究員的氣質是否存在。”
“但總有一些不同尋常的元素,導致這樣的現象發生吧?”武鐳也笑著循循善誘。
“我的理解……”
“嗯。”
“大概是因為嘉谷體系內有‘重農抑商’的好觀念吧。”
武鐳啞然。
他茫然看著魏明:“重農抑商?這不是……”
“貶義詞是吧?”魏明淡定道:“我理解。在很多人看來,重農抑商,不正是中國近代貧窮落后的原因么,這個詞怎么看怎么落后愚昧、抱殘守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