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肉蓯蓉生長最多的兩個地方,是南疆和阿拉鄯,其中阿拉鄯野生的肉蓯蓉要更貴一些,因為荒漠肉蓯蓉的產量相對要少一些。
但當嘉谷開始出產肉蓯蓉后,就像一頭蠻橫的公牛闖進瓷器店,將原有的市場格局砸得稀巴爛。
回過頭來一看,市場上能穩定大批量提供肉蓯蓉的,唯有嘉谷一家——雖然這個“大批量”幾乎可以比擬之前兩地總產量。
但李章來不及高興挖到了一個聚寶盆,就再次被人手緊張的問題所困擾。
現在的肉蓯蓉接種和采挖都要依靠人工,嘉谷的肉蓯蓉栽培面積這么大,需要的勞動力也不是個小數目。關鍵在于綠洲推進的進程是不能停下來的,各方面都需要人手。
李章已經緊急求助總公司,急需肉蓯蓉接種和采挖機械化技術。嘉谷實驗室也已經找到了合作單位,正在開發采挖和接種一體化機械,但距離大批量生產和推廣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雪上加霜的是,這邊人手還不足,那邊基地還被人舉起了挖墻腳的鋤頭。
“太缺德了!嘴上說著來取經,學習一下嘉谷治沙的方式方法,結果都是過來挖人,這簡直是添亂……”焦頭爛額的李章強忍住情緒,才沒有在boss面前口吐芬芳。
齊政皺眉:“這樣的情況很多嗎?”
李章扶著額頭,道:“很多。一家企業可能只瞄準一兩個人,但‘取經’的企業來來往往,加起來就很嚴重了。”
綠洲就這么大,人事方面有啥風吹草動,可逃不過嘉谷的管控。
“而且這幫家伙眼光還很毒,瞄上都是咱們培養的骨干成員,都是有經驗的大工,沒有他們,很多項目就算人手充足,調度效率也會大降,進度計劃都得重做,一些比較關鍵的崗位,還要重新招人。”李章咬牙道。
“重新招人不是個好選擇,太浪費了……”交接完基地工作的魏明表明了自己的意見。他說的浪費,不僅包括支付給骨干成員的薪水,也包括培訓、家屬安置等費用。他可不愿意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帶出來的人才,卻平白為他人做了嫁衣。
“樹大招風啊。”齊政面露深思之色。
可不就是樹大招風?
當嘉谷治沙被媒體再次提起,很多人才恍惚發現,首都近幾年好像都沒有重現沙塵暴陰影了。
曾經是中國最大沙塵暴策源地的阿拉鄯沙漠區,每到春夏之交,沙塵開始集結,僅需7個小時后,強勁的西北風就卷著黃沙從天而降,彌漫首都,遮天蔽日。
如今呢?
中科院在阿拉鄯沙漠區設立的近地面沙塵暴觀測塔監測結果顯示,沙塵暴發生的次數明顯在逐年減少——在嘉谷治沙的頭一年,年平均發生沙塵暴11次;09-12年,年平均8次;截止到今年,年平均不到2次。
更明顯的是大氣降塵量大幅減少,每平方公里大氣降塵量較多年平均值幾乎是暴降了200%,過去半年,首都空氣總體質量為新世紀以來的最佳表現。
兩漠水庫與大規模綠洲的出現,對西北氣候的改善有目共睹:近幾年西北地區降水量增多,雖然相比于該地區的蒸發量,增多的降水量似乎還是相差巨大。但從目前的觀測模型來看,這種氣候改變是具有可持續性的。
這樣一來,將兩漠水庫流域范圍內的沙漠區進行大規模的綠化改造,似乎已經不是什么無解難題。
何況,嘉谷還證明了治沙不是純賠錢的公益事業,前有暢銷中東的三秦牛,后有引爆市場的肉蓯蓉。
不少有意“沙里掘金”的企業心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