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中原大地,一望無際的麥田,一片綠意盎然。
在全國糧食行業有一句特流行的話“全國小麥看豫省”,這足以說明了豫省小麥生產在全國的地位舉足輕重。可以說,任何有志于小麥產業的企業,都不能忽視豫省。
在這忙碌的冬小麥播種季,另一批人正馬不停蹄地聯系對接土地托管與農戶,謀劃建設更大面積的優質小麥基地。
齊政站在自家的小麥基地前,聽嘉谷農業的謝開濟介紹道:“……東邊是國糧集團的小麥基地,西邊是五得利的訂單農業基地,南邊是本地面粉龍頭企業的強筋小麥標準生產田……”
遠遠的,一伙人指指點點地走過來。
為首的是豫省農業廳的一位干部,他一眼認出了齊政,顯得很高興,瞇眼笑道:“齊董也來了,嘉谷果然是要加大小麥產業的投資了嗎?”
“有這個計劃。”齊政隨口說著。
干部身后的一位年輕人笑了起來,道:“嘉谷來得晚了點吧。”
“嗯?”
農業廳干部連忙介紹道:“這位是益海嘉里投資部和建設部的執行總裁郭奎。”
齊政看了看他挺拔的西裝,沒說話的點頭。
“嘉谷的目標,是要建設多大的小麥生產基地?”郭奎卻反過來搭話。
“沒有具體的目標,且看且定吧。”齊政瞥了他一眼,說了句大實話。
郭奎嘿嘿的笑了兩聲,道:“齊董何必嘴硬?嘉谷現在為難了吧?你們在小麥產業上,可沒有太大的優勢……”
郭奎明顯的表現出不友好。
事實上,他確實對嘉谷很不爽。
當然,作為競爭對手,看對方不爽才是正常的。但郭奎看嘉谷不順眼,原因更加復雜——他覺得嘉谷就是行業的一根“攪屎棍”。
就拿眼下的小麥產業來說,他認為益海嘉里的垂直一體化業務模式已經很完整了——從原料采購和加工,到營銷、品牌化、銷售和分銷……注意,在最上游僅僅是深入到采購環節,并沒有涉及種植。
但在嘉谷的“攪局”下,益海嘉里不得不補上種植的一環,加強對產前產中與產后的產業鏈整合。
雖然在董事長的決策下,益海嘉里決意深入小麥主產區,向源頭進軍,能建立更完整的鏈條承接,但郭奎愣是覺得不得勁。
這可不同于母公司豐益國際在馬來亞,在印尼的油棕種植園——在馬來亞和印尼,土地是私有的,你投資了一個種植園,不僅這片土地是屬于你的,土地上面的所有植物和它底下的礦產也都是屬于私人的。
中國呢?土地都是國有或集體所有的。涉及種植沒有土地所有權實在是束手束腳,天知道什么時候政府要收回這一片土地的租用權,用在其他用途。
益海嘉里本不需要冒這個險的,但現在被形勢倒逼,不得不與成百上千家乃至更多的農戶打交道,將他們每家不足十畝地的土地整合起來,提供相關的栽培技術指導……這都是“無謂”的成本啊。
都怪嘉谷開的頭!
農業廳干部也察覺到了郭奎的不友好態度,早就愣住了。他是個技術性干部,正常談談合作什么的,都沒有問題,遇到突發事件就傻眼了,期期艾艾地打岔道:“齊董,郭總可能是說的不太清楚……”
“還不清楚?”郭奎攔在他面前,打斷了他的話,說道:“那我就說清楚一點,別看嘉谷在糧油領域暫時坐上頭把交椅,但在小麥產業上,你們要想追上我們,可沒有那么輕松。優質產地?我們嘉里早已經完成了布局,其他同業公司也無不各有地盤,嘉谷想復制稻米產業的勝勢?呵呵……”
郭奎有點氣勢洶洶的意思,引得對方所有人都看過來。
這也令齊政驚訝起來。
以郭奎的年紀和高管職位,結合他的姓氏,齊政很容易就知道他的董事長家族成員身份。但如果是嘉里董事長本人也就算了,像他這樣的小身板,何至于有如此大的底氣,在他齊某人面前挑釁?
雖然從目前的形勢看,在小麥產業上,益海嘉里確實比嘉谷先行一步。
首先,雙方在科研能力上的差距在小麥產業上并沒有那么明顯——由于經濟實力的提高,科研能力的提升,小麥產業在人力物力財力上都得到各種各樣的支持,小麥種植和生產實力因勢增強,從2000年左右開始,中國的小麥品質研究加速,也育成了一批強筋優質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