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小麥產業并不太缺良種,而是缺少在適宜優質小麥生長的優勢產區的標準化推廣。
而說到優勢產區,這就值得一提了。
小麥的品質形成十分復雜,除受自身遺傳因素控制外,對外界地理環境(緯度、海拔)、氣象(光照、溫差、降雨)、栽培管理(施肥、輪作)等也十分敏感,極其適合優質小麥生產的地區并沒有太多。
國際上有個公認的“黃金優麥區”,分布在北緯30-60°和南緯27-40°。在國內,就是在北緯40°上下,大概就在豫北、冀南、魯西等地。
就拿眼前的豫省北部來說,地處中原,屬溫帶性季風氣候,年降雨量650mm左右,春不晚臨,冬不早至,雨不致澇,干不致燥,日照充足,獨特氣候是小麥優質高產的外因。從土源上講,這又是一片膏腴之地,又臨黃河每年從黃土高坡上帶來的氮磷鉀和其他化學元素在種植區土壤附著、富集,保證了小麥肥力和微量元素的補充。
特殊的地理位置,適宜的溫帶氣候,良好的生產保障條件——如果你愿意,分布全省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可包攬下所有種糧環節的麻煩事,種糧成了拿著手機打幾個電話就能收獲的休閑活。
于是,在這片優質小麥必爭之地上,分布著國內排行前十的所有面粉企業的新建小麥基地,其中,益海嘉里搶占的訂單農業份額最大。
優勢產區不比其他因素,占一塊少一塊,后來者的嘉谷,看似盡處下風。
但這還輪不到對方的大言不慚。
面對一個外國人,地位還不對等,齊政沒什么需要特別顧及的地方,撇撇嘴用教訓的語氣“教導”他:“年輕人,大放厥詞并不能讓你種出好麥子,也不會讓嘉谷輕言放棄。”
郭奎沒想到齊政如此淡定,“哼”的一聲,道:“那我們走著瞧。”
接著,他轉身就走。
農業廳干部一臉尷尬地跟齊政道歉,才轉身追上去。
齊政和謝開濟則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笑了起來。
“年輕人,就是年輕氣盛。”
明明比郭奎大不了多少,沒準還比他年輕,齊政卻“老氣橫秋”地調侃,讓謝開濟忍俊不禁。
“我估計,他也有故意刺激你的意思。”謝開濟呵呵笑道。
“激怒了我,他有什么好處?”
“您生氣了,才會做出沖動的決定。譬如盲目擴大強筋小麥的種植規模……”
“這廝不至于這么天真吧?”
“反正就是幾句話的事,他順口一說,有效果則好,沒有效果也能膈應一下我們,他也沒啥損失不是?”
“那倒也是……”
雖然說,隨著消費者對主糧作物的品質與營養更為關注,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不僅要吃優質面條和餃子,很多消費者還要吃西式的優質面包和糕點,導致適合加工優質面包的強筋品種相對緊缺,不得不從國外進口高端加工專用小麥,或者“洋面粉”,用以補充國產不足。
但各類面包及餅干、蛋糕等西式甜品,相對于面條、饅頭等國內主食,消費比重還是太低了——數百萬噸的優質強筋小麥需求,對比上億噸的普通(中筋)小麥需求,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在各種面粉企業紛紛向源頭進軍自產優質原料的形勢下,看似美好的高端面粉市場,一不留神反而就過剩了。
畢竟,任何“好的”東西多了,就會向“壞的”方面轉化,這些轉化多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來轉移的。
而且,不顧優質小麥的適生范圍盲目種植,也容易導致事倍功半,優麥品質下降。
謝開濟摸著下巴笑道:“不過,他也太小看我們的目標了。”
齊政頷首,道:“他是把我們的追求看得太低了。”
說實話,如果嘉谷真的想和他們在國內“黃金優麥區”搶地盤,以嘉谷的經驗,不敢說讓他們一塊地都搶不到,但對半分應該沒什么問題。
但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