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海嘉里的“少東家”,郭奎童鞋,翻著嘉谷的小麥“圈地”版圖資料,心里的震驚都快要壓不住了。
從根子上說,益海嘉里是只顧著擴大自己的市場話語權。
問題是,哪個企業不是這樣啊?
反而像是嘉谷這樣,拉上一票“小弟”,實打實推動行業升級的,才是異類。
“嘉谷還是那個嘉谷,在源頭優化小麥品種,帶動農民的收益;在中游聯合加工企業細化市場,提升面粉品質;在消費端應該還會進行消費者教育,培養市場……嘉谷的氣魄,一如既往。”
說這話的,是益海嘉里特聘的業內牛人喬如海。
這廝出身國糧集團,后來卻一手幫助島國丸紅商社建立在中國的農業版圖,同時對以不可思議之勢崛起的嘉谷研究極其深入,現在被益海嘉里挖來擔任小麥事業群的總負責人。
郭奎不置可否:“你覺得這樣的思路,真的可行?”
“再好的計劃,不能執行也是白搭。如果是其他任何一家糧商執行這樣的計劃,成功的把握都不到五成;但如果是嘉谷執行,七八成把握還是有的。”喬如海慢條斯理道。
郭奎一臉不爽:“你也未免太小瞧我們嘉里了吧。”
“論種植技術,我們匯集了培育、種植等多方面的技術專家,明確優質小麥的最佳播期與播量,并開展水肥耦合及肥料配比試驗,明確最佳的施肥時間與施加量……在優質小麥新技術方面保持先進性。”
“論種植規模,我們的訂單農業基地在中國優勢產麥區不斷復制,掌握的實際糧源數量正成倍增長,而且多是優質糧源。”
“論帶動農民收益,我們也組建了小麥產業協會,統一采購農資、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收割,降低了投入成本,提高了協會成員收入。”
“論市場,定位高端市場的金龍魚牌面粉一經推向市場,立即受到市場熱捧。”
“你說說,嘉里在經營規模、農業科技、市場營銷、物流運輸等各個環節,哪里比嘉谷差了?”
喬如海點起了一根煙,吞云吐霧起來:“那為什么在大米,在食用油上,嘉谷才是老大?”
郭奎一噎。
他只用了幾秒鐘的思考,就道:“我承認,嘉谷在上游原料的掌控上,一度勝于我們嘉里……”
上游原料對于米面油下游品牌至關重要。
譬如,最早進口轉基因大豆由于便宜,國產東北大豆成本高,在這種成本對比之下,國產大豆品牌節節敗退,而金龍魚作為國內最大的轉基因大豆油品牌,反而不斷攻城略地。
待嘉谷從國產大豆的升級入手后,國產大豆成本與進口大豆持平,再加上消費者收入水平上升,更加重視健康環保,轉基因食品的消費開始下降,嘉谷食用油品牌的份額因此直線上升,并一鼓作氣反超益海嘉里。
這可以說是益海嘉里永遠的痛——就因為錯失了國產大豆源頭,竟導致在遙遙領先的看家業務上,遭遇了嚴重的滑鐵盧。
也是因為這個深刻的教訓,益海嘉里這不是趕上來了嗎?
但喬如海呵呵一笑:“在上游原料生產組織上,離趕上嘉谷,還遠著呢。唔……這話不是針對嘉里,而是針對國內所有糧商。”
他自然也看出了郭奎的不服氣,接著道:“我琢磨過齊政這人,他對高端市場不太重視……”
郭奎“噗”的笑了。
一個賣大米能賣出天價的仙茗大米,賣牛奶能賣出行業價格最高的高端牛奶,賣豬肉能賣出國內最貴的高端豬肉的人,你居然跟我說他不愛高端市場?逗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