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維鈞的農業產業集群計劃,就是意欲通過開放嘉谷的雄厚家底,吸引投資和合作者,從而盡快形成氣候。
嘉谷農資的老杜挑挑眉毛,不解道:“既然如此,我們為什么要開放自己的優勢,而不是擴大嘉谷農資的規模,自己吞下這塊蛋糕?”
“不行!”顧維鈞臉色一下嚴肅起來:“我先不說利益群體允許集團獨吞蛋糕的可能性,只說效率。嘉谷農資服務于集團自身以及依附嘉谷體系的合作社,就已經夠忙活了。如果再臃腫下去,管理難度成倍增加,而工作效率是成倍降低。”
“還是拿土壤改良舉例子,外面的客戶可能只需要平衡一下土壤酸堿度,但嘉谷農資的團隊配置,是為了測土配方、平衡施肥、培肥地力、達到質變等一條龍服務的;這種‘小單子’,不需要,也沒有資本要求一條龍服務……”
齊政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道:“所以計劃中你最看重的,其實是農業生產服務產業群。”
“對。”顧維鈞與齊政目光對視著說道:“其實,我是想借此在豫省打造一個‘農谷’。我國不少地方都學習美國的硅谷,建立中國的硅谷,但還沒有一個農谷及專門研究農業及其產業鏈的高新技術經濟集中區。而豫省作為糧食第一大省,具有豐富的農業發展經驗,還有相當數量及質量較高的農企,如能適當加以集中、協調,完全有可能形成國內乃至世界上第一個成氣候的農谷。”
其實,最早他是想在嘉谷的總部附近打造“農谷”的,但總部所在的安市,在科研機構、高校、農業集群等方面,都不占任何優勢。
從農業資源稟賦看,沒有地方能比得上豫省。除了是糧食生產第一大省外,豫省還是畜牧業第一大省——畜牧業產值居全國第一位,肉蛋產量超過六大牧區之和……
硅谷前期是依附斯坦福大學建立。而“農谷”的前期,完全可以依靠嘉谷,在良種培育和推廣、土壤改良、中低產田開發、水土保持、優化農村能源結構、發展生態與循環農業方面提供技術支撐和產業鏈的組織形式。
“但這樣做,我們的付出與收益不成正比吧?”老杜不舒服的扭動了一下脖子。
“從短期看,確實是嘉谷付出更多。”顧維鈞看看齊政,簡短地解釋道:“雖然技術授權可能收不回技術研發的投入,而且收益也不比我們自己投資。但長期看卻好處多多,起碼降低了集團的管理難度,而且……嘉谷的行業地位更加不可動搖。”
“我們現在的行業地位也沒誰能動搖啊,這又是出技術,又是出人力,弄不好最后還是要砸錢……有必要嗎?”還是有人提出了異議。
顧維鈞一如既往的耿直,聳聳肩道:“那就要看你是想在一個水平不太高的行業當老大,還是想在一個世界最高水平的行業當老大了。”
此言一出,他的直屬上司再次忍不住扶額了。
“那我肯定是選后者。”齊政也是笑了,一擺手道:“做事,不一定要眼前能獲得多大利益!我要的是也不是今天明天,而是未來!現在,國內農業正處于第二個飛躍階段的前夜,我想,如果能成為其中的重要推動力量,那一定很爽。”
鄧公曾說過:中國農業的改革和發展,從長遠的觀點看,主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第二個飛躍,是科學技術發展了,管理能力增強了,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這是一個很大的前進,當然也是很長的過程。
——當下的“去庫存”、“調結構”,都是在向鄧公所說的第二個飛躍邁進。
身處歷史洪流,要想成為構成和推動歷史發展的英雄人物,又怎么能只想著不吃虧呢?
齊政此時無比的冷靜,這么多年來攢下的家底,不就是為了在想要揮霍的時候能盡情揮霍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