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谷系面粉品類,從上市到熱賣,并沒有經過很長時間。
在最新的銷量統計中,嘉谷品牌面粉銷量同比上漲93%,遠超于行業整體2.3%的上漲幅度。
當然,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嘉谷面粉剛起步。但就算是與同行競品相比較,嘉谷面粉也有更突出表現,尤其是市場表現亮眼的餃子專用粉,在全國重點城市大賣場中,受到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其實,從絕對份額上來看,嘉谷品牌面粉并不算大。
就拿高筋粉來說,盡管嘉谷品牌不遜色于任何進口產品,但高筋粉的客戶相對集中,而且需求穩定,一般都有了自己的訂貨來源,不是誰都能說換就換的。
但嘉谷帶來的這股銳氣,卻讓同行很緊張。
國糧集團的董事長辦公室內,聽完小麥事業部吳總經理的匯報后,寧老總沒有立即說話,而是端起茶杯來,慢慢地喝著。
吳經理坐在沙發上,安靜的等待著。
寧老總將大杯的茶喝了個干凈,才道:“我總結了一下,就是嘉谷面粉品類的市場接受度極高唄。”
“是。”
“這不是意料中的嗎?”
吳經理吸了一口氣,緩緩的道:“但是他們的高端產品價格直接對標進口品牌,卻還是保持這樣的強勢增長,這是我們沒有想到的。”
寧老總皺了皺眉,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按照你的說法,嘉谷品牌面粉并沒太多的宣傳和促銷?”
“是。”
“也就是說,嘉谷的面粉更能賺錢。”寧老總知道了吳經理的意思,頓了一下,卻道:“這不是很正常嗎?”
吳經理啞口無言。
要說,也是有道理的。
米面這個行業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賺錢!面粉市占率第一的企業五得利,去年的利潤率只有1.9%,國糧集團的面粉中高端品牌河套雪花,財報顯示利潤只有5%不到,行業龍頭企業都到了利潤比紙薄的境地。說的夸張點,米面企業的賺錢能力還不如放在銀行吃利息,真成了“大自然的搬運工”了。
利潤低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成本高,賣不貴。
針對前者,降低成本已經成為了米面行業的共識,但要通過打造生產模式和加強生產現代化降低成本,對企業的能力要求高,且存在風險性和不確定性,因此更適合少數有強大資源支撐的大企業。
國糧是行業巨頭,也已經將更多資源和精力投入在打造、優化米面全產業鏈模式上,但“賣得貴”就不是憑著巨頭地位就能做到的。
高端市場針對的人群,對米面不只滿足于飽腹,還有更高層次的需求,比如更營養、更好吃等。他們愿意為此付出一定溢價,但他們的主要問題體現為——“國內無品牌,不買貴的;國外真品牌,貴也愿意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