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米面巨頭中,真正具有競爭力的,不是靠低價得到的銷量,也不是靠促銷實現的增長,而是靠贏得消費者的強勢認知,出門前就決定買你的,應該說只有嘉谷。
“這就是標桿的好處了,‘嘉谷’已經形成了世界級的品牌,不僅已上市的產品會獲利,后續的品類都會獲益。你看著吧,用不了多久,嘉谷的包裝面粉還會進一步拉大與競品的差距,這就是嘉谷的市場影響力。”寧老總說的很是認真。
以嘉谷的光環,在推出新產品之前,都要投入更多的成本保證品質。不過,它一旦被正式推入市場,溢出的品牌效應也是超量的。
只要嘉谷金身不破,新產品上市,即使“嘉谷”這塊牌子的品牌效應只是溢出10%,也會相當于數千萬乃至于億元級的宣傳費用,對于一個新品類來說,這種“光環加身”是極其恐怖的。
——嘉谷并不是第一個將面粉進行細化分類的國產面粉品牌。事實上,國外沒有高筋粉低筋粉這種叫法,對面粉分類更多的是按照用法來講的,例如面包粉、蛋糕粉、通用粉等等。隨著食品工業化生產的發展,人們對細分化需求越來越多樣,國內的小麥粉的分類也越來越細,但獨獨是嘉谷的餃子粉、蛋糕粉這類專用粉,備受市場好評,甚至被認為正式拉開了先河。
——嘉谷也不是國內第一家真正做到了0添加,無添加劑殘留的面粉品牌,早在嘉谷之前,豫省就有一個正式告別添加劑時代的面粉品牌,一加一面粉。但市場卻普遍認為是嘉谷拉開了取消生產線所有添加劑、生產天然面粉的序幕。
“你覺得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那個……對于我們集團來說,怎么看也不是好事吧。”吳經理不知道寧老總的意思,小意的回答了一句。
寧老總搖搖頭,道:“要看的長遠點,你想想看,嘉谷面粉做得好了,是不是引領國產小麥品類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我們以國產小麥為主原料的面食產品,是不是更受認同?”
吳經理低聲道:“我倒也想過這個問題,但沒您想的這么深。不過,現在國內外,對國產優質小麥的關注度確實是上升了不少……”
“這就是嘉谷恐怖的市場影響力啊。”寧老總淡淡的重復道,眼里還帶著些羨慕。
國內現在能買到的很多相對高端的面粉品牌,比如日清、王后等,無一例外都宣稱使用“進口麥源”,似乎“進口麥源”就是高端的標配。
嘉谷是唯一一家理直氣壯地聲明自己只使用國產麥源,而且消費者也一視同仁的高端品牌。
這不僅僅是為“國麥”掙足了臉面,還提升了“國麥”的競爭力——嘉谷用產品和消費者的接受度,表明了國產優質麥在筋道、蛋白質含量等方面已經接近甚至超過國際先進水平,讓更多的人不再“迷戀”進口小麥,稱其“引燃了國麥之光”也不為過。
沖著這一點,寧老總就敬齊政三分。
他自問,國糧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國糧倒是沒有盲目追求“進口麥源”,但其要讓消費者為國麥心甘情愿的付出溢價,非得讓無冕之王們幫忙說一馬車的好話,再付出海量的宣傳費用之后,才有希望。至于推廣國麥填補進口小麥的缺口,那就更難了。
對于很多企業來說,他們追求的也就是這樣的影響力了。
至少,寧老總是很希望國糧有如此的名氣。
不論口頭上是如何的反對嘉谷,這一刻,大家是切身體會到了嘉谷帶來的好處的。
在此之前,國內的米面企業做的再好,又有多少消費者關注并理解呢?
正如業界戲言,搞100次的農產品科普活動,也沒有嘉谷系列報道科普一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