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政無語。
區區幾百萬經費,說得夸張點,可能連調研人員跑腿的路費都不夠,也難怪他爽快的讓出主導權了。
齊政敢肯定,農業部只申了一個試點的經費,張司長卻想拉上嘉谷,一步登天。
“不過!”張司長裝作沒看到了齊政的黑臉,雙手一合,道:“我可以讓部里出臺一份紅頭文件,讓各地相關單位配合嘉谷的工作;嘉谷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經驗,幫助各地農戶種植專用品種,扎實推進小麥結構調整。”
“還有這樣的紅頭文件?”
“你想要就有。”張司長說的很輕松。
齊政依然無語,又有些理解。
專門為此出臺一份紅頭文件——感覺上是很重視,實際上如何,就很考究了。
如果能用一份紅頭文件,換到一份覆蓋全國的優質專用農作物種植電子地圖,換做齊政是農業部領導,也是沒有意見的。
問題是,齊政是被挖墻腳的一方。
“正是這樣的項目做成了,才顯的嘉谷厲害嘛。”張司長說著一笑,又道:“正好嘉谷現在大力推動國產小麥升級,順帶完成這個項目如何?”
說實話,換做是其他企業,就算是國企中的國糧集團,張司長也不會有這個打算。
別看只是一張“地圖”,但地圖的背后,是通過在適宜生態區內以優質專用小麥大片建設帶動,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從而提升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和農業結構調整的規模化水平。
也就是嘉谷,一來是有地有人有錢有基礎,二來,嘉谷現在組建的糧食產業聯合體,不就是這張“圖”的最大受益者嗎?
齊政卻想得更多。
雖然吧,幫助農業部制作這樣一張地圖,嘉谷需要接觸更多的地方政府、農戶和企業,費時費力……但嘉谷也不是沒有好處,好歹,嘉谷能優先找到更多的優質糧源,能和更多的加工企業“牽手”,想想,都是滿滿的影響力溢出啊!
于是乎,齊政握住張司長的手,一臉誠懇的道:“承蒙您看重,嘉谷愿意幫助農業部完善全國優質專用農作物生產分布圖的信息,但很難講多久能做成,只能是盡力而為。”
“我理解。”張司長反握住齊政的手,滿意道:“那就先從豫省開始,銜接優質專用麥的產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