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在對嘉谷示弱。”寧老總的表情變得冷靜下來,道:“國麥的認可度高了,是對所有人有利的。我們不能既想著要嘉谷在前面給行業沖鋒陷陣,又在后面想著挖他的墻角……”
吳經理不禁苦笑,心想道:就嘉谷現在的聲勢,誰能挖得動他的墻角?
……
事實證明,“挖墻腳”的人還是有的。
幾乎是同一時間,農業部種植業司張司長到豫省考察小麥產業情況,順勢就邀請了齊政同行。
在前往考察小麥產業集群的路上,張司長與齊政同坐一車,討論著“國麥”未來的發展,以及優質麥產業化將向何處而去。
張司長微笑著道:“齊董,我聽說嘉谷有一張專用稻麥種植地圖,嘉谷系的用糧單位能根據加工需求按圖索‘糧’,洽談訂購特定品種的原糧,對嗎?”
齊政頷首:“是有這么一張電子地圖。”
那是嘉谷的糧食作物生產分布圖,連片萬畝以上的種植單元排列其上,作物產地、品種、規模一目了然,秈稻、粳稻、強筋麥、弱筋麥、種植合作社電話都能按圖“索”到,一張地圖、一個電話,加工企業找到需求品種、簽訂協議,到田頭拉走,一步到位。
“之前也有人提議,農業部需要制作類似的一張電子地圖,以解決生產側和加工側的信息不對稱矛盾問題。但因為工程量浩大,而且各地規模化種植程度不高,最后就先放下了。”張司長看了一眼齊政,又道:“如今看來,嘉谷的想法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就急切了一點,想著不如讓嘉谷來接手。”
齊政先是一愣,然后摸著下巴考慮著。
水稻暫且不提,就拿小麥來說——過去,訂單麥經常會出現兌現難,好麥子不為人所知,賣不出好價錢;加工企業找不到好麥子,只能進口補充。
張司長明顯是想要和嘉谷聯合,將供需雙方的信息以地圖的形式“上網”,這對于整個行業都是有好處的。
這樣思考著,齊政說道:“嘉谷確實有一定的經驗,農業部如果想要建立全國優質專用農作物種植地圖的話,嘉谷愿意配合。”
張司長卻幾乎沒有考慮,就連連搖頭,道:“我的意思是,還是由嘉谷主導建設為好。”
停了一下,他補充道:“主要是考慮到嘉谷本身就是全國最大的水稻種植單位,也正在成為全國最大的小麥種植單位,而且也有了全套建地圖經驗,由嘉谷全程主導最好不過了。”
齊政狐疑道:“全國地圖,和嘉谷體系的自用地圖,還是有差別的吧。”
“嘉谷從無到有都經歷過了,一點差別算什么。”張司長哈哈的笑了兩聲。
一時間,齊政不知道自己是應該感謝他看得起,還是懊惱他的看得起了……
不對,就算嘉谷有經驗,也不至于讓堂堂一個部委自甘打下手吧。
齊政似笑非笑,道:“您說的讓嘉谷全程主導,不會是什么都讓嘉谷干了,你們部門卻分文不出吧。”
“哪至于這么壓榨嘉谷?”張司長打了個哈哈,最后在齊政的目光下,呵呵笑道:“我們還是可以為這個項目申請幾百萬經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