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司長很在意齊政的態度,見他笑而不語,以為他是顧忌什么,于是笑著道:“說實話,我們部門跟蹤調研時間最長的公司樣本,就是嘉谷。我們的調查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家庭承包耕種的幾畝地與嘉谷系合作社耕種的上萬畝地比較,每畝地創造的財富要差30%到40%,這是一個很驚人的數據……”
也就是說,國內現有耕地18億多畝,如果都能像嘉谷系合作社這樣,把效率提高30%,18億畝耕地就相當于多出來4億畝到5億畝土地的當量。如果能提高到40%,我的天……
“有這么高?”乍一聽,齊政愣了那么一瞬。
他并不奇怪嘉谷在農業部有個專門的檔案,他奇怪的是,嘉谷的檔案會“厚”到如此程度。
“當然。”張司長自然不能讓齊政覺得他是拍拍腦門想出來,張口就娓娓道來:“就拿豫省來說,調查顯示,按目前農業生產條件和技術水平,種植小麥、玉米兩季計算,加上一年的糧食補貼和良種補貼,種糧大戶畝均糧食生產成本為960多元,凈收益為1190多元;而普通農戶畝均糧食生產成本為1240多元,凈收益為1040多元。”
“整體來看,種糧大戶畝均糧食生產成本比普通戶低22.3%,畝均收益比普通戶高14.4%,規模種糧生產收益明顯高于散戶。但調查同時表明,從單位投入產出效益來看,嘉谷系合作社畝均生產成本也至少比種糧大戶低10%,畝均收益更是比種糧大戶高15%-20%……我說的沒錯吧。”
齊政忍不住嘆服:“您記性真好。”
這么一連串的數據脫口而出,稍微差一點的記性都無法做到。
齊政同時不得不承認,農業部對嘉谷的跟蹤調研,也是詳盡到了一定的程度。張司長給出的評估,與嘉谷內部的數據其實已經相當接近了。
換言之,即使同是規模化經營,嘉谷也早已超脫了種糧大戶的境界。
“在這個大時代中,嘉谷不過是有幸領先一步,不過,我也希望國內整體的農業生產效率,能盡早達到嘉谷水平。”齊政頗為自信道。
他也衷心希望,將這份自信傳導出來。
“但是,基層一線農民在這個過程中是怎么考慮的?或者說,他們真的能平靜的接受這一切嗎?”說話的聲音從身后傳來。
齊政轉身一看,出聲的是考察團中的一位看上去三十歲出頭的年輕人。
“我來介紹一下。賀明哲,這可是我們農業部冉冉升起的新星。”張司長指了一下年輕人,半開玩笑道。
從他的表情,不難知道賀明哲有背景。
其實,不用他說,齊政也想到了。敢在領導面前說插話就插話,不是愣頭青,就是底氣十足。以這廝看上去精明干練的模樣,怎么看應該都屬于后者。
偏偏就是這位不知啥背景的年輕人,略帶不服地瞅著齊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