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張司長說的讓部委年輕人到嘉谷上一堂最新農業科技課的建議,齊政還真有些動心了。
他不斷鞏固嘉谷光環是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奠定嘉谷的地位嗎?
以國內的政治結構來說,這些部委的年輕人,幾乎已經站到了最內環的跑道上,一旦機會得當,指不定就有可能宣麻拜相。
對這樣一群天之驕子來說,對于現實的世界問題,他們都有著自己的思考,要他們集體佩服某個東西是非常困難的。
但不要以為他們的認知就是最先進最前沿的。就齊政所知,部委里的不少人,對農業高科技的印象還固定在大型機械化上。沒有親眼看到,很難理解農業科技前沿已經進化到什么何等程度。
齊政也并不指望通過一兩次的接觸,就讓他們集體看重嘉谷,但通過這種方式刷刷存在感,給他們一個較為明晰的嘉谷形象,怎么說也是值得的。
于是,齊政爽快應下了張司長提的想法。
當然,這還要等張司長回去后再安排,眼下他還要繼續豫省小麥產業化的調研。
不過,后面齊政就不隨行了。
他施施然回到總部,叫來了嘉谷實驗室的大佬陳建章。
齊政首先跟他說了農業部打算與嘉谷合作建設“全國優質專用農作物生產分布電子地圖”的安排:“……按張司長的說法,先完善優質小麥的信息,就從豫省開始。大體就參考我們集團的專用稻麥種植地圖,以解決生產側和加工側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陳建章倒是無所謂:“技術上是小事,只是開展聯系檢測小麥品質、查看優質專用小麥收獲、給小麥測產等小麥普查登記統計工作麻煩了點。”
不用齊政多解釋,陳建章就明白了其中的好處了。不說別的,單單是能填滿嘉谷數據庫的各地專用農作物的面積、品種、訂單對接等這些信息,就值回票價了。
他只是警惕地強調了一點:“先說好了啊,這部分投入不能算在實驗室的經費里。”
齊政啞然失笑:“行了行了,看你這摳樣,我會讓老王專門撥付一筆資金的。”
三言兩語交待了這件事,齊政又提起了農業部會派人前來“開開眼界”的打算。
陳建章笑了起來:“這還不簡單?帶他們到我們試驗的生態無人農場中去,想要看到的農業黑科技都有,精準農業、生物防控、綠色循環農業、農業機器人、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等,保證讓他們像是在看好萊塢科幻大片……”
就運用高科技推動農業的整體發展而言,國內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主要表現在大型自動化農機的普遍應用和從業者對高科技的接受能力。但在最前沿的試驗中,國內農業是不甘示弱的。
陳建章說的生態無人農場,是嘉谷實驗室與國內幾大農業科研機構合作共建,也是各種不成熟的行業最前沿科技的試驗場。
進入農場,可見一臺臺形態各異的農機在田間或是伸展雙臂,或是扭動腰肢,或是行走自如。不僅駕駛艙內無人,周圍也不見人影,如同在上演“科幻秀”,第一次看到這一幕的人足以顛覆對農業的固有印象。
當然,未來很美好,但就目前技術水準來看,大量農業“黑科技”還要繼續提高投入產出比的實際應用。因為人可以根據不同環境立馬調整,機器則不然,數據積累需要更長時間。
說到這一點,陳建章順勢匯報了另一個相關的安排:“農大等13所國內高校已經回復了我,同意聯合舉辦‘嘉谷農研科技大賽’,明年正式舉辦第一屆。”
齊政有些好奇道:“這就商議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