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章吐槽道:“經費都由我們出了,這種既得名又得利的好事,他們大概喝多了才會拒絕。”
兩人說的“嘉谷農研科技大賽”,是嘉谷謀劃的一個推動人才下沉、科技下沉的最新探索。
大賽的調子很高——邀請全球的青年農業科學家和頂尖新農人分別組隊,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或精湛的園藝技術切磋與交流,探索出一條將國際最前沿的數字農業科技與農業生產有效結合的路子,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與經驗,并在中國各大農業產區落地。
但事實上,齊政只是希望能發揮涉農高校的人才儲備優勢,又有效利用嘉谷的市場號召力,能喚起更多年輕人才對農業的興趣——當農業不再是“看天吃飯”的粗放農業,而是“知天而作”的高科技農業,成為“新型農民”一點也不low。
參加比賽的選手,甭管是不是獲得最后的勝利,只要表現出色,就有機會收到嘉谷實驗室的邀請;如果不愿意加入嘉谷,嘉谷也會為他們提供科研指導或經費支持。對于高校的大學生而言,這是加入門檻漸高的嘉谷集團的一條終南捷徑。
當然,創新,從來就并非易事。
而一個人、一個企業在創新的道路上走得越遠,所要付出的代價,無論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可能就越大。
陳建章瞅著齊政心情不錯,見機就遞上了一份文件:“boss,這是我們實驗室明年的開支預算,給你過目一下。”
齊政恍然,又是新的一年降至,對實驗室來說,伸手要錢的時機又到了。
因為今年推廣了好幾個重點新型作物,齊政對實驗室的表現還是很認可的,微笑著接過陳建章的預算。
低頭一看,只見金額欄的最后,有紅色的手寫數字:400億元!
齊政臉上的笑容一滯。
他眨眨眼,再去看后面的數字,然后默默的數了三遍的“0”:
¥40,000,000,000。
非常漂亮的手寫數字,長長的一串,怎么看都是那么醒目。
但是,“400億”這個數字,讓齊政只想把手上的報告扔出去。
事實上,往年的嘉谷實驗室,申請過更大筆的經費,但那是分幾年投入的。這份坑爹的報告上,卻明明白白寫著“2015年的經費申請”。
就是齊政,大腦也宕機了那么一下。
“你給老王看過了?”
陳建章一臉無害道:“還沒,這不是尊重您大老板的權威嗎?”
“哦?我看你是瞅著我好欺負。”齊政已經回過味來了,語氣不善。
一年400億的科研經費投入,在當下是什么水平?
齊政知道的是,華為今年的研發投入大概就是400億元出頭,而明年貌似是暴增的一年,幾乎暴增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