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谷成立的第十四個年頭了。
可以說度過了兩個七年之癢的大嘉谷,也徹底變成了一條超級大章魚。
齊政看的集團內部財報很簡單,沒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主要就是分為兩大板塊:賺錢的板塊和不賺錢的板塊。
首先看賺錢的板塊:
排在第一位的當然是嘉谷的基本盤——糧油板塊。
作為糧油一哥,嘉谷糧油享受了中國家庭糧油包裝化的紅利,逐步形成商品多元而利潤穩固的商業帝國,在小包裝食用植物油、包裝米現代渠道的市場份額分別為29.7%和40.4%,穩居行業首位。
不過,雖然與同行比較,嘉谷糧油的凈利率也位居行業首位,但如果與集團內其他業務板塊相比,糧油板塊只能說是“微利模式”——畢竟,在這個受管控的行業,嘉谷糧油的終端價格調整都是需要審批的。
不過,憑借著體量,這個基本盤還是為集團貢獻了相當多的營收和利潤——2014年糧油板塊營收為1680億元,實現凈利潤100.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將仙茗大米刨除在外的,不然就太耍流氓了。
自從被檢測出蘊含豐富的“高能生長因子”后,仙茗大米就不可能像其他商品那樣“自由銷售”了。
仙茗大米現在每年穩定在100多萬噸的產量,有一半被國家“平價”采購,用于研究或者特殊供應。
而在剩下的產量中,有四成供應海外,海外統一供應價格是100美刀/公斤,堪稱瘋狂地從海外席卷富人的財富。
但這部分超額利潤并不是嘉谷獨享的。這有點像國內的煙草公司,超過七成的成本是稅。但即使是繳納了高額的利稅,仙茗大米每年依然能為嘉谷帶來近五百億利潤。
之所以沒有計列在集團的財報中,是因為這部分利潤“另有他用”——一部分用于阿拉鄯沙漠區的開發,大部分用于嘉谷系合作社的補貼。
西北沙漠治理開發的公益性就不用說了,用于嘉谷系合作社的補貼,包括了對農業廢棄物資源能源化體系的補貼,對合作社購置農機的補貼,對局部地區完善小水利工程的補貼……理論上,這部分利潤相當于取之于“富人”用之于民。
在齊政與當時在位的文老有過一次談話后,這就成了嘉谷與國家不成文的約定。自此以后,國內國外,再也沒有人敢覬覦嘉谷的仙茗大米。也因為嘉谷的識趣,國家對嘉谷的扶持力度也默默加大了。
這種事情是不好擺在臺面上的,為免麻煩,仙茗大米的所有財務數據單列,也就不包含在嘉谷的財報中了。否則,糧油板塊的凈利率估計會被拉升二十個點。
雖然他剛推出仙茗大米這個“靈植”的時候,肯定想不到最終會變成這樣。不過,嘉谷看似是白做嫁衣了,其實并不然。這其中換回了多少隱性的好處,至今都很難說得清楚。
齊政晃晃頭,將扯遠的思緒拉了回來,繼續看下去。
接下來是畜牧板塊。
畜牧板塊主要分生豬養殖和肉奶牛養殖。
嘉谷農牧的奶牛養殖業務因為要保證兄弟公司嘉谷乳業的奶源需求,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都始終處于穩中有升的狀態;而生豬出欄量雖然每年都呈現高速增長趨勢,但身處典型的周期性行業,生豬業務盈利能力卻緊隨周期大幅波動。
過去兩年都是豬周期的低點,因此畜牧板塊雖然生豬年出欄量上升到1400多萬頭,與行業第一的溫氏股份并駕齊驅,但營收只有400億元,凈利率也下降至6.9%——雖然此時同行的凈利率甚至都不到3%。
不過,在“自繁自養”的重資產擴張中,還能將養殖做成一筆永遠賺錢的買賣,齊政也不能要求再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