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點點防備,今年商業界最大的瓜就突兀地產生了。
在嘉谷公布財報不久后,國內一家律師事務所代表十多家米業公司、大豆食品加工企業,向國家工商總局指控嘉谷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并提出“對嘉谷立案調查”、“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三項行政訴訟請求。
律所在具體聲明中指出:
“……國內的食用油市場規模幾乎停滯不前,但與之相對的,是嘉谷食用油的市場份額不斷上升,如今已占據小包裝食用油三成的份額,且增長依然看不到頭;在大米上更加強勢,嘉谷已占據了包裝大米近四成的市場份額;現在嘉谷又在面粉行業迅猛發展,試圖復制大米和食用油的優勢。
但支撐嘉谷攫取強勢份額的,是嘉谷的壟斷性策略。
國產大豆,嘉谷壟斷了全國八成的產量;水稻,嘉谷控制了超過700萬公頃的種植面積……通過附條件交易、差別待遇,雙重擠壓業內同行,所有非嘉谷系的公司,要么選擇屈服,要么與嘉谷控制的產區停止合作,嘉谷霸道至此。
此行為產生多方面的反競爭效應,會嚴重排除和限制競爭,導致競爭不充分,也成為了壓死眾多小企業求生的最后一根稻草。市場監管部門應當站出來干預,法律應當予以裁決。
同時,本所繼續召集因嘉谷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而被損害的企業加入,共同為行業爭取公平的競爭環境,包括但不限于:向國家工商總局提出反壟斷的行政訴訟、向人民法院提起反壟斷民事訴訟等……”
在工商總局確認收到這份行政訴訟,并就訴訟報告開始進行評估之后,嘉谷再一次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如果說此前關于“嘉谷是否裝窮”的話題更多是網友們的熱鬧,這一次,則是所有媒體的狂歡。
做媒體的,終究是追求大新聞的。
它們的熱情,在意識到該案很可能是中國農業歷史上的首例涉嫌壟斷的訴訟之時,就全部爆發了。
一直是熱點的“嘉谷”,少見的企業“訴訟”,再加上“壟斷經營”,簡直不要太熱鬧了。
“嘉谷的榮譽,行業的哀嚎?”
“我們追捧的那個嘉谷,真相居然是這樣?”
“是充分競爭?還是壟斷打壓?”
“……”
一夜之間,輿論的風向,就仿佛發生了變化。
不僅僅是嘉谷猝不及防,更多的吃瓜群眾也是莫名驚詫,前一刻還在為嘉谷的巨額營收大唱贊歌,什么風聲都沒有,怎么下一刻“嘉谷涉嫌壟斷”就變成熱點了?
最關鍵是,一直以來,嘉谷在國人心目中的形象都是正當經營的典范企業。或者說,這種形象甚至不僅僅是正當經營,甚至是道德模范——嘉谷捐的款,嘉谷扶的貧,無不證明了這一點。
其實從報道的立場可以看出,就算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媒體,都顧慮到這一點,因此很少有直接聲討嘉谷的,以至于涵蓋了各種擦邊球的輿論引導。
但總有一些媒體,就喜歡玩拉一派打一派的套路,早早在這一波熱潮中選定了立場。
南方某大報的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