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小撮圖謀不軌的人,天天抓住人家的一小點問題大肆宣傳。
小企業才更加沒保障,一些小食品企業的產品安全性更讓人瞠目結舌。相比起來,大公司的可信度還是可以的。譬如乳業,經過多年的努力,市場集中度很高了,國產乳制品的安全問題肉眼可見的有了很大的進步。
規模化導致成本低廉,這是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嘉谷讓你吃得起,吃得好,反而是嘉谷的錯,你說這邏輯不是搞笑嗎?
又想吃得便宜,又想吃得安全高級,人家整合產業鏈又嚷嚷著是搞壟斷,對不起,這世界不會從天上自動掉食物下來。
至于拿四大糧商與嘉谷比較,那更是好笑。人家那是農業高度工業化后才考慮集約化的弊病,你這還在半工業化半自然經濟的農業,能跟人家一樣嗎?
順便說一句,壟斷不可怕,可怕的是,壟斷的不是咱自家人。沒有幾個立得住的龍頭企業,就等著高度集約化的外國農業將國內農業沖擊得七零八落吧。”
張澤宏粗略地看了一遍抨擊媒體與支持媒體的罵戰,首先贊了武鐳一句:“你這回擊的很有力,得,你這‘御用記者’的名頭怕是脫不掉了。”
“脫不掉就脫不掉唄,與嘉谷綁在一起,多少人求之不得。”武鐳淡定如常。
張澤宏贊許地瞟了他一眼,心里已經暗想著,今年分配給這小子所在媒體的廣告費,要不要提一下了。
雖然嘉谷不怕被媒體罵,但就怕被媒體一邊倒的罵。
“反嘉谷黨”掀起的波瀾,其實超乎了他的預料。
但好在關系友好的媒體也不甘示弱,愣是將挨罵變成互斗,很是減輕了嘉谷的輿論壓力。
就像武鐳說的那樣,媒體界吵個架什么的,實在是稀松平常。但如果是眾口一詞地唾罵,嘉谷的名聲就沒法挽回了。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嘉谷在摸尋“幕后黑手”,各大媒體在論戰,民眾在興致勃勃的吃瓜。
媒體本身就具有導向的作用,更何況,此事原本就是挺有關注點的。
在這種壓力下,工商總局也加快了評估調查,并正式答復提起訴訟的律所:“……經審查,嘉谷集團的所有經營活動,并未涉嫌壟斷以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農業部也針對這一熱點專門做了答復:“發展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是發展我國現代農業的迫切需要。當然,這要在保障農民合法權益、保持農村和諧穩定的前提下。嘉谷集團作為國內最大的農業規模化經營主體,農業部會堅持對其的監督之責……”
這就完事了?
不少吃瓜群眾和媒體都表示遺憾。
但是,不少感覺靈敏的人,只覺風雨欲來。
并未讓他們等待太久。
嘉谷體系在上游生產環節最緊密的合作者,農民專業合作社,有多家同時站出來公開表示:嘉谷給的收購價,很多時候完全是企業一方的意愿,合作社并沒有決定權,導致白白錯過出價更高的購買者……基于此,合作社希望與嘉谷解除合作關系!
消息一出,輿論一片嘩然。
所有人都在看著嘉谷,這一次,嘉谷如何解釋,又會如何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