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顫巍巍的坐起來,像是陷入了回憶:“之前的合作社多好啊,糧食收的多了,到手的錢也多了。在合作社上工的社員優先照顧貧困戶,我們這些老人過年過節還有大米、豬肉等福利,村里的垃圾清掉了,垃圾也不亂倒了……我一直說做人不能沒良心,可惜啊,不聽老人言吶。”
老頭慢吞吞的回憶,說的有些混亂,但武鐳瞬間懂了他的意思。
回民鄉合作社已經成立五年有余了,算是“高齡”的嘉谷系合作社了。這個階段的合作社,已經不僅僅改變農業生產,也開始影響農村生活了。
年輕一些的農民可能不是那么敏感,但老人家最能感受到這種趨勢。
只是,現在這種趨勢被腰斬了。
老頭臉上的褶皺盡顯蕭索,不知不覺變得大聲了:“做合作社,應該是越做越團結的。但當有人選擇了背叛,這團結就不堪一擊了……”
武鐳靜靜地聽著,突然覺得他這話莫名的耳熟。
想起來了,是他看過一個關于滇省嘉谷系合作社的采訪視頻,同樣是一位老人家,有同樣的看法。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使命,不單單是聚一群農民抱團種菜、養雞,更不只是單純的增加收入。另一個也是更大的存在價值,是重新找回純樸民風,是為了凝聚力!
社會穩定繁榮的前提,無論是什么制度的國家,都必須有一種力量來支撐,那就是社會凝聚力。然而農民,這個中國最大的群體,又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在高速發展的現代化進程中,明顯的落伍了,有的甚至迷失了。
合作社是為了適合這種社會需求而生,事實證明,做合作社,也確實讓本地農民的凝聚力越來越強了——如果不是人心不足的話。
武鐳暗嘆一聲,心想:其他人可能只是更后悔減少的利益,最為“人心再次迷失”而痛心的,可能只有眼前的老人家了。
老頭撐著拐杖站起來,再次嘆道:“人心散了,合作社再也回不去了啊!更遠的傷害還在后面呢。”
老頭的音量,漸漸的降了下去。
卻是令人倍感沉重。
不知何時起,合作社大院里,說話的人越來越少,漸漸的寂靜無聲了。
一門之隔,卻沒人打斷老頭的感慨。
后面的傷害是否更深更遠,他們已經想不來了,但悔意,實實在在的在傳遞。
武鐳記錄過不少嘉谷系合作社剛起步的瞬間,其中的激情歷歷在目。
他相信,回民鄉合作社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激情。
只是,如眼前老頭所說,人心散了,回不去了。
他不禁心有所感,脫口而道:“嘉谷改造這個地區,花了數年之功;但打破數年之功,真的只需要一個錯誤的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