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天量的數字,但對于中國這個豬肉超級大國來說并不離奇。
全球豬肉的出口加起來也不過是800多萬噸,從量上來說,全世界都向中國出口豬肉,也沒辦法彌補缺口。
韓部長也默默點頭,中國人的吃肉問題,只能靠中國人自己來解決。
“鼓勵養豬在目前的形勢下也不會太理想。”其中一位司長實話實說道:“豬肉價格飛漲,但散戶的日子也不好過,并不像想象中那樣進入了暴利期。能出欄的豬肯定是很賺錢的,但是養起來很困難。現在除了飼料和仔豬的成本之外,還增加了消毒、防疫等費用,這還沒包括非瘟導致的豬折損成本……”
從歷史比較的角度來說,目前發病死亡與撲殺的生豬數量已屬于歷史最高水平。非洲豬瘟疫情高度不同于以往疫情,包括跨省禁運等防控手段在以往的生豬疫情中從未被采用,這讓以往豬肉漲價養豬戶就大肆進場的沖動都被遏制住了。
尤其隨著天氣漸熱,疫情高發期到來,出于風險的考慮,大大小小的養豬戶也更急于出貨,而不愿意補欄。
“這只是其中一個問題,別忘了,還有環保禁養的要求。”
此言一出,又是一個巨大的爭議點。
前年頒布的《禽畜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就標志著禽畜養殖業開啟了環保周期。本來一切順利的話,這兩年應該進入環保禁養的高峰期,農業部會將環保力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非瘟一來,打亂了所有計劃,農業部關于《促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布局調整優化的指導意見》都暫停推出了。
有人的意見很明確:“現在肉價飛漲,我們的首要目標是在控制好非瘟蔓延的前提下,促進生豬恢復生產,以緩解供需缺口,環保禁養任務的緊迫性理應有所降低……”
馬上有人反駁:“我覺得恰恰相反。密集的非種養結合的小規模養殖,既不符合防疫的要求,也不符合環保的要求。我們應該趁著非瘟沖擊下的陣痛期,加速推動生豬產業環保禁養的整治和轉型升級……”
激烈的爭論讓韓部長迷了瞇眼。
應該說,非瘟之役已經進入了一個且打且改的持久戰,這其中暴露了很多問題,也必將在多個層面上帶來深遠影響。
正因為如此,任何一個對策都會經過更多的評估和觀察,單單是在部委內,就有多種觀點在對峙。
越是這樣,韓部長越是不會輕易做決定。因為對于做決策的人來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避免在極端行情下做判斷。
如果要避免極端行情出現……韓部長摩挲著茶杯,心里有些恍惚。
就在此時,秘書悄悄地靠了過來,低聲匯報道:“發改委胡副主任來了。”
“有說什么事嗎?”
“他說,想吃肉,找嘉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