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非洲豬瘟給每個家庭帶來的影響是很難用數據來體現的。
這是對的,這個影響是全方位的。只要吃豬肉的人,都會感受到非瘟的沖擊,甚至不吃豬肉的人,也難逃非瘟效應的影響。
土生土長的越省人黃阿姨也開始感受到了這股沖擊。
應該說,非瘟侵襲已經幾個月了,才感受到對生活的影響的人,不是反射弧太長,就是不吃或少吃豬肉。
黃阿姨兩者皆不算,相反,她一家是豬肉的消費大戶。
最大的原因,在于黃阿姨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追土族”,從肉食品到蔬菜禽蛋,都是無“土”不歡。
周末,她正想為回家小孫子做一道“紅燒肉”。但在農貿市場走了一圈,時不時拿起肉攤上的肉看了一塊又一塊,始終沒有下手購買。
一些買菜的大媽在討論:“今天豬肉價格漲了沒有?”
“今天沒漲,但現在肉價已經夠夸張了,一刀下去,輕輕松松就上百塊了,就沒買過這么貴的豬肉。”
“少買點豬肉吧,改為吃雞肉也不錯。”
“雞肉價也跟著漲了……”
“這日子什么時候才是頭啊……”
黃阿姨撇撇嘴,挎著空空的菜籃,在一眾大媽“了然”的目光下,轉身離去,身后是感嘆聲:“造孽了,吃肉都成了難題……”
“20多塊一斤的價格,買那些沒什么肉味,回家燒起來也不香的豬肉,確實是造孽。”黃阿姨不屑地想道。
她走出農貿市場,在門口左邊一家掛著“壹號土豬”的豬肉專賣店前停下腳步。
大早上,豬肉專賣店前圍滿了人。店員守著空空如也的檔口對顧客說:“沒了,沒了,今天的豬肉都賣光了。”
在一片遺憾聲中,隊伍后面的人們嘆氣道:“又來晚了。難得想買點所謂的高檔豬肉,怎么就這么難呢?”
等人群散去,黃阿姨才施施然走到檔口前,店員笑瞇瞇地打招呼:“黃阿姨,你來了。”
黃阿姨熟稔的點點頭:“我預定的豬肉給我留下了吧?”
“當然,給你留著呢!”店員從店里提出兩塊里脊肉:“上好的花豬里脊肉,紅燒起來最好吃,一共五斤。”
黃阿姨有模有樣的打量了一下,外觀和普通豬肉略有不同,其肌肉色澤呈均勻的紅色,明顯有光澤,而脂肪則呈乳白色相間其中。用手觸摸,能感覺到輕微的濕潤,卻不粘手。再按照檔口師傅教的,要看豬肉好不好,就要看豬肉肌肉纖維。嗯,紋理清晰,柔韌有彈性,輕輕用手指按壓,會凹陷并迅速恢復原狀——很好,符合好豬肉的一切特征。
店員看著黃阿姨的動作,保持微笑道:“嗯,黃阿姨是學到工夫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