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也就擺個架子。”黃阿姨笑了,又道:“我呀,主要是靠嘴來判斷的。是不是地道土豬肉,一吃就知道了。這兩年,我也就對你們的豬肉特別放心。”
在這家“壹號土豬”豬肉專賣店開張前,她在農貿市場買土豬肉,很難分辨真“土”還是假“土”;花了高價錢,也不一定吃得出特別味道,慢慢也不再選擇所謂的土豬肉了。
及至專賣店開張后,她總算找到了“記憶中”的土豬肉味道。
專賣店里懸掛的照片中,可以看到生態豬是在長滿綠草的山坡上放養的。她不知道是真是假,但豬肉的味道是實實在在的——味道香甜,嚼起來更有膠質感,烹煮后沒有腥味。特別是她的拿手好菜紅燒肉,那個香呀,孫子聞到都要流口水。
自此她就成了“壹號土豬”豬肉專賣店的忠實擁躉。
在付賬過程中,黃阿姨好奇地問了一句:“最近生意很好啊,如果不是預定,我都撲了空。”
店員高興道:“可不是?非瘟導致豬肉大漲價了嘛,以前我們的土豬肉價格比普通豬肉普遍都要高出1倍左右,但現在普通豬肉的價格也上來了,很多人一想,同樣是不菲的價格,為什么不選擇口感更好的土豬肉呢?所以慕名而來的顧客多了,檔口的豬肉一再補貨,也不到中午就基本賣光了。”
“咦,說起來,你們的土豬肉好像沒怎么漲價吧?”
“怎么還有買家希望漲價的?”店員開了一句玩笑,道:“不過你說的對,非瘟對我們土豬肉的影響不大,所以之前也沒怎么漲價。不過按照現在這熱度,后面可能會有一定的漲價吧。”
供不應求之下,自然就是漲價了,這對于所有商品都是適用的。
黃阿姨一時不知是悲是喜了。
不漲價吧,這土豬肉賣得太火,她也不是什么時候都能買得到;漲價吧……哪個消費者樂意多花錢?
……
“要么提價,要么提產,老板你總得給個說法唄!”同樣針對這個問題,“壹號土豬”的負責人陳勝只差沒拍著李東亮的桌子咆哮了。
自從被嘉谷農牧收購后,“壹號土豬”作為嘉谷農牧的高端豬肉品牌,得到了嘉谷農牧的資源注入,一時如脫韁的野馬,在國內幾大經濟發達區大肆跑馬圈地。
截至目前,“壹號土豬”專賣連鎖店已經突破千家,在各大商超開設的檔口也已上千,占據了國內高檔豬肉近90%的市場份額,真正的一家獨大。
在這其中,陳勝的營銷本事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譬如“壹號土豬”的節假預訂服務——每到中秋端午或春節等重要時節,顧客可以是三五親朋好友一起預訂一頭整豬,也可以單人預訂。工作人員會做好屠宰分割,送貨上門……這讓很多消費者感覺回到了幾十年前的農村,殺一頭豬幾家親戚分,那種熱鬧的氣氛和分豬肉的感覺,仿佛就是一個豐收年。
當然,再好的營銷,如果沒有好產品來支撐,也不過是一時的喧囂。
“壹號土豬”幸運的地方在于加入了嘉谷這個大平臺,讓“土豬”不再是一個被過度包裝的詞匯。
嘉谷黑豬、嘉谷花豬,前者肉質鮮美,膠原蛋白豐富,適合煲湯;后者肉脂勻稱,適合做上等紅燒肉和烤肉……以這兩個主打品種攻城略地,“壹號土豬”凝聚了一個忠實的客戶群體。
然后問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