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嘉谷總部迎來了一伙中央部委的課題組成員。
課題組由農業部于副部帶隊,主要做非瘟防控和生豬供應保障工作。
從整體形勢來看,非瘟防控依然不容樂觀。最新的消息是,非洲豬瘟疫情正在中南、西南地區蔓延。在這種格局下,盡管國家給予了政策鼓勵和支持生豬補欄,逆勢擴張的養豬場依然屈指可數。
照理說,受此影響,豬價應該繼續站在風口,扶搖直上。
但專家們都判斷,起碼在短期內,豬價將維持較高位且趨穩態勢。
——嘉谷農牧集中釋放的產能,將市場都打懵了。不僅如此,嘉谷釋放出的能量,在農業部內部,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市面上的豬多起來,豬肉價格保持平穩至緩慢下降,這對民生是好事。但農業部要站在更長遠的角度考慮問題:“穩”是豬市經濟秩序良性發展的目標,但嘉谷農牧的實力幾何?能在豬價合理區間“穩”多久?
說得更直白點,就是嘉谷農牧的產能輸出速度能否跟得上非瘟造成的減欄速度?
這甚至會影響到生豬復產的政策,如果不是非瘟形勢下,所有大型養豬場都拒絕外人進入,課題組怕是早就撲向嘉谷系養豬場,評估嘉谷養豬體系的價值了。
不過,不能進入養豬場,也不是沒有工具輔助判斷。這不,他們來到了嘉谷總部。
在齊政和董事局成員的帶領下,課題組一進入嘉谷農牧位于總部的數據中心,就被震住了。
——類似于航天指揮中心的布局,三塊巨大的數據可視化大屏環繞,前方是一排排的工作位。經過處理后的海量大數據,以可視化樣式在大屏上展現,在視覺上讓人感覺既酷炫又震撼。
一馬當先的于副部微微仰頭,緩緩掃過數據中心后,轉頭對齊政道:“難怪種植業司的張司長從豫省考察回去后,說能在嘉谷看到農業的未來,倒也不算夸張。”
作為IT界的“高富帥”,數據可視化大屏的應用讓很多企業躍躍欲試——將大數據通過智能的方式進行展現,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時也有助于企業的商業決策。但因為定制化開發難度大、造價高,不是很有實力的大公司根本無從下口。
甭管實用不實用,視覺上就驚艷了一眾課題組成員,一名較年輕的成員略顯興奮地問:“齊董,嘉谷已經找到以數字技術紅利為農牧業加持的道路了?”
此言一出,于副部也好奇的轉過頭來。
這個問題,似乎比嘉谷農牧的生豬產能本身更加令人有興趣。
吃,作為一種獨特的生命行為,維持著生命的日常活動,如何吃飽、吃好、吃健康是全人類永恒的課題。
農業部很大程度上就是與“吃”的問題打交道。而時代在變化,農業部關注的點也在變化,譬如眼下,農產品質量、農業生產模式是否符合可持續標準?食物供應鏈是否具備可持續性?是否能在疫情挑戰下給予國民健康優質的肉食蛋白供給?這些都是部門上下討論的重點。
一句話概括就是,如何用現代化模式高效生產優質食物,成為了新時代的新課題。
齊政只是微笑,道:“不敢說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只能說,我們正在摸索利用數字化的理念和工具,將前端產能和管理效應相結合,并以自身的發展帶動整個行業生態的不斷優化。”
“能詳細介紹一下嗎?”于副部笑瞇瞇道。
“沒問題。”齊政想也不想的就點頭。
“就以我們的養豬數字化系統為例吧。”齊政頓了一下,笑道:“我知道此行大家最關心嘉谷農牧的豬肉產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