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傳出低低的笑聲。
“產能又根據兩個因素來判斷——有多少豬和豬能長多快。豬的數量是很容易統計出來的,但長得快慢不是一眼就能看得出來的。好吧,現在連我想親自看一眼二師兄們長得怎么樣,都很難得到批準。”齊政半開玩笑道。
眾人又笑。
齊政避重就輕的笑笑,道:“不過,豬長得快慢與否,刨除品種的因素,其實只需三個條件配合:到位的精細管理、適宜的環境條件、平衡且易消化的營養方案。”
“那么,我們能在這里看到這些?”于副部好奇道。
齊政攤開手,道:“這么說也沒錯。”
“嗯,精細化管理就不展示了,媒體報道嘉谷養豬場的時候,最喜歡抓這一點,想來該了解的也了解了。”
眾人笑呵呵的點頭。
所謂“精細化管理”,更多是體現在細節上——一個窗口的小洞,可能會透進賊風,引起一頭豬感冒,進而繼發感染呼吸道病,引起全群爆發;長時間未清理的飼槽中有一塊發霉飼料,可能導致一頭豬的腹瀉,也可能造成全群傳染;治療時不換針頭,可能會使豬與豬之間交叉感染,從而出現混合感染……這些細節,在嘉谷養豬場的相關報道中,往往是被作為反例來佐證嘉谷農牧精細管理的到位。
拜非瘟所賜,最先穩定生產的嘉谷系養豬場又被“點贊”了一波,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其各方面細節的到位。
齊政微微點頭,繼續道:“適宜的環境條件方面,最主要的是溫度、濕度、空氣質量和衛生條件,高速生長的豬需要比較優越的環境條件……”
齊政擺手示意,一塊可視化大屏上“跳出”嘉谷系養豬場的環境監測界面。
齊政解釋道:“環境條件是系統中數字化程度最深的。因為環境數據的采集基礎最好,目前嘉谷養豬場所用到的傳感器有空氣溫濕度傳感器、氨氣濃度傳感器、硫化氫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等,用來檢測常規環境參數。緊接著,綜合控制箱會對這些數據進行存儲、匯總、分類,并自動轉發至總部數據中心,由系統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
“大家可以看到,數據中心可以同步監測所有的嘉谷養豬場,為每頭豬創設最舒適的生活環境。我們經常說動物福利,什么是動物福利?不是說放放音樂就是動物福利,創造舒適的環境才是動物福利的基礎。”
隨著技術人員的演示,大屏上顯示出一個個養豬場的動態反饋:某某豬場溫度不太適宜,可能會影響豬采食量,建議調整;某某豬場濕度略微超標,原因是當地正在下雨,問題不大;某某豬場氧氣檢測不足,可能會增加呼吸器官負擔,降低呼吸器官抵抗力,增加呼吸道病發作的可能性,建議調整空氣質量……看得課題組成員們一愣一愣的。
正如齊政所說,系統為嘉谷養豬場創造較舒適的環境提供的大數據支撐,完成度較高。
課題組成員們不時詢問各種要點,從數據采集到數據處理,哪怕超出了養豬的范疇,嘉谷一方也能毫不猶豫的作答,充分顯示了嘉谷對養殖業的研究深度。
于副部見話題扯遠了,不得不輕咳一聲,道:“說說嘉谷的營養方案吧,讓我們看看還有什么驚喜。”
這下不用齊政示意,技術人員主動在另一個大屏上切入相關界面。
營養方案可視化又不太一樣。
定制化的營養方案需要動物的健康和營養達標狀況,但常規環境參數容易檢測,動物的數據不好測。
豬作為一種“活物”,甚至是一種不斷進化的“活物”,數據采集具有相當的難度。較理想的方案是給每頭豬都佩戴芯片,讓每一頭豬的生長狀況轉化為數據,幫助飼養員對生豬的行為、心跳、體溫等指標進行實時監測。
但即使是嘉谷養豬場,“身份芯片”都尚未在母豬群中普及,更不要說給每頭豬都配備了。
所以,在大屏幕上顯示的豬的生長數據,大部分只有重量、膘情監測等;另外就是實時料量庫存等監測統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