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平心而論,同一層次也有不同的檔次。普通豬肉中,嘉谷豬肉與其他豬肉起碼分兩個檔次:不至于像高端豬肉與普通豬肉的差距那么大,但只要會吃的人,還是能吃的出來,嘉谷豬肉更有‘肉味’——可能在很多人看來,‘肉味’是一種很玄的東西,沒有數據能夠直接體現。對此我只能說,舌頭是不會騙人的,好就是好,嘉谷豬肉的風味普遍優于一般豬肉,是行業公認的。這一點,喜歡煲湯的越省人可能最有體會,所以視頻中越省人搶得最兇,我是一點也不意外的。”
“說了這么多,大家可能知道我想說什么了。是的,如果以質定價,嘉谷豬肉售價高于一般豬肉才是正常的。但嘉谷豬肉從來就不是抬升價格的主力軍,相反,業內人都知道,這貨一向是扯后腿的存在,一如視頻中的穩市之舉。行業內有一個笑話,如果不是嘉谷有一支龐大的打假隊伍,還養什么豬,倒買倒賣或碰瓷嘉谷豬肉難道不香嗎?別笑,這一點在視頻中也能見端倪,看,是不是有個人沒有排隊,反而是掏出小本子在記錄著什么?那就是嘉谷的監督員,他們既監督賣嘉谷豬肉的檔口不亂提價,又監督其他檔口是否亂打嘉谷的標牌……所以,親,嘉谷不趁機宰人,甭管是出于什么考慮,作為消費者都該挺一聲,畢竟,你知道嘉谷這樣做有多招同行恨嗎?”
……
齊政在辦公室饒有興致地看著網上的輿論,直到敲門聲急促的響起。
李東亮迫不及待的“破門而入”,一臉驕傲的表情:“……農業部傳回消息,他們將全力支持嘉谷農牧進一步做大做強。”
齊政卻只抬了抬眉毛,道:“哦?那是挺好的。”
不咸不淡的反應,讓眼神閃著興奮的光芒的李總,瞬間變得郁悶起來。
以前吧,看到大BOSS每臨大事都風輕云淡的樣子,總能被莫名的自信感染;但等到想要分享快樂的時候,就覺得這么平淡的反應實在有些欠揍。
他容易嗎他?
這幾個月的時間,又是壓實各級責任,確保抓好非洲豬瘟防控;又是鞏固和擴大生豬生產,確保高質量完成生豬上市穩價;還要兼顧同盟的擴張資源分配……毫不夸張的說,馬不停蹄之下,他都瘦了快十斤。
——全憑內心憋著的一口氣。
養豬再關乎國計民生,也畢竟是個伺候豬吃喝拉撒的“土鱉”行業,沒法像金融、地產和互聯網些高大上的行業那樣可以精心包裝自己。
這也就算了,如果能在行業登頂,“土鱉”行業的王,那也是王!
問題是,嘉谷農牧與稱王稱霸,還有相當的距離呢。
就拿同是嘉谷系的子公司來說好了,嘉谷糧油在食用油、大米領域動輒占了三四成的份額,壓得競爭對手苦不堪言;嘉谷農業幾乎是主宰了國產大豆的命脈;嘉谷乳業在乳業界獨孤求敗;清源啤酒甚至不滿足國內的市場,折騰到海外了……
系出同門,人家個個稱王稱霸,沒少爭取資源的嘉谷農牧呢?
嘉谷農牧的奶牛養殖份額倒是可觀,可惜奶牛養殖業是依附嘉谷乳業生存的,并非獨屬嘉谷農牧的榮光。就生豬份額來說,不到3%的市占率,就算被稱為養豬界老大又有什么意思呢?嘉谷豬肉名聲倒是不小,但更多人是只聞其名未見其身——不到兩千萬頭的生豬出欄量,放在七億頭的消費量中,能有多大的覆蓋率?
這些年,他帶領的嘉谷農牧,又是燒錢又是燒時間,哪怕是處于發展初級階段難以培養出有強大競爭力的育種能力的桎梏,都被嘉谷農牧突破了,在管理和技術上建立了一道比一道深的護城河。
只差一個契機。
然后,千載難逢的契機來了。
非瘟爆發,原有的格局被打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正處在集中度大規模提升的歷史性進程中。
嘉谷農牧通過“爆產能”,幫助第一梯隊的豬市實現了供應再平衡,展現出了巨大的價值,終于得到了自上而下的全力支持——不再是靠著“嘉谷”這塊牌子的價值,而是憑著“嘉谷農牧”本身的價值。
這多難得啊!有了農業部的明確表態,別的不說,單單是嘉谷農牧日后在申請用地上的便利,都能讓李總笑出聲來了。
可惜,某人不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