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七月,單單是嘉谷農牧一家,就出欄了479萬頭生豬。
及至八月,這個數字進一步爆發。嘉谷農牧加上嘉谷系合作豬企,出欄的生豬數量達到了806萬頭,史無前例的占到了本月全國生豬出欄量的15%。
嘉谷系養豬陣營的這股銳氣,讓整個豬市都為之驚嘆。
一般來說,生豬供給收縮程度跟豬肉價格上漲程度,大概是1:7的關系。譬如在2007年,我國生豬供給減少8%,而豬肉價格卻上漲了65%左右;2011年,我國生豬供給減少了6%,豬肉價格卻上漲了46%左右……
行業普遍預測,在非瘟沖擊下,今年生豬供給可能會減少15%以上,可想而知豬肉價格將飆升至何等離譜的高位了。
甚至于,受“跨省禁運”政策嚴重影響,這種價格波動更加劇烈。
像東北地區還好,盡管也是疫情較嚴重的地區之一,但因為消費市場和生豬產能過剩的原因,豬肉價格在經過三四個月的上漲后,現在出現了小幅回落。而像是珠三角、等生豬輸入區,疊加疫情影響,直接躋身豬肉價格暴漲的第一梯隊。
更何況,接下來的還是有著“小團圓”之稱的中秋節,既是中國傳統佳節,又是國家法定假日,家人團聚的時刻,都少不了一起吃頓飯,而這頓飯都離不開豬肉的身影……節日的對消費提升帶來沖擊力,絕對是不可小覷的。
多個因素疊加之下,第一梯隊的豬市行情沒有繼續開漲,真的是靠嘉谷農牧的“挺身而出”。
要說各地的宏觀調控,倒是有的,但等到發揮作用還不知要多久。這主要還是得益于嘉谷農牧的產能主要分布在華東地區、華南地區的銷區,在疫情較嚴重的東北區域的產能占比相對較小,這不,成為了響應供需調控的主力。
這種強烈的存在感,即使是消費者也注意到了。
八月底,一個視頻不經意間就在網上走紅了。
——在羊城某豬肉檔口前,排著一條由數十人組成的“S”形長隊。
“多砍點啊,排了好久隊咧。”肉品柜臺前,消費者大聲地喊著。不時有豬肉從外面送入,工作人員迅速地分割,再稱重計價,然后迅速遞給正在排隊的消費者。
“人真是太多了,我都不好意思多買,只要了十多斤。”一位大爺從售貨員手中接過豬肉,笑得合不攏嘴,身后是翻著白眼的大媽。
負責分割豬肉的師傅累得夠嗆。從早上7時開始,他就不停地分割豬肉,至上午10時許,他已“處理”了16頭豬。在休息的空隙,他看著不曾變短的隊伍,忍不住捶打自己的腰部,大喊“累斷了腰”……
在深市,在滬市,在全國很多地方,這樣驚人的相似的一幕幕同時在上演。
要說今年豬肉,受益者奔走相告,賺的盆滿缽滿;受害者痛哭流涕,賠的一塌糊涂。倒是廣大消費者,100元能買到的豬肉越來越少,豬肉價格瘋漲已經切切實實影響到每一位消費者了,除非你真的不吃肉。
視頻走紅后,就有不明人士發問:“這是特價豬肉嗎?怎么不限量供應的?”
后面馬上有人留言:“開什么玩笑,沒看到每一個檔口前都掛著‘嘉谷豬肉’的牌子嗎?怎么可能是特價豬肉?哦,也不能這么說,嘉谷豬肉不提價,可能就已經算‘特價’了。”
還有不少人附和:“一看就知道樓上是識貨的,老實說,我是希望嘉谷豬肉能提點價的,起碼能減少點搶購人數……”
緊接著就被人吐槽了:“最討厭這些屁股不知往哪邊歪的家伙了,最近的豬肉價格都讓人高攀不起了,還在不斷鼓吹——價格都這么高了,還是仁慈的,不多宰一刀你就趕緊磕頭吧……醒醒吧,這是豬肉,不是金子!”
“呵呵,樓上的才需要醒醒,如果沒有嘉谷‘穩’供應,豬肉價格怕是要飛上天,與金子肩并肩了。”
最后是一位IP名為“養豬界資深人士”的網友發帖支援:“眾所周知,江湖上的豬肉分為兩個層次,普通豬肉和嘉谷的‘壹號土豬’高端豬肉(我真的不是在幫嘉谷打廣告)。之所以將嘉谷的高端豬肉單獨劃分一個層次,原因就在于任何人只要一入口,就能分辨出其不凡之處——人家高端是有道理的,甚至是自動的跳出了‘普通’的范疇。而視頻中的嘉谷豬肉,其實是屬于普通豬肉的層次,最主要的區別就是,舌頭不太靈敏的人,可能分辨不出嘉谷豬肉與其他豬肉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