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他一再強調的“只能投錢,不能嗶嗶”,眾人嘴上紛紛附和著“太霸道了”;但要說退出不干,大伙只是“呵呵”了。
歸根結底,還是利益驅動。
只要回報豐厚,能不能說得上話誰在乎呢?不少人還恨不得能少操點心呢。
陳堅張張嘴,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小心思注定破產了。
梅總恍若未見,霸道的再次摟過他的肩膀,低聲道:“老陳,嘉谷的海洋牧場大計劃,聽說至少投資三百億,這塊蛋糕太大了,你們一家不可能獨吞的。你們與嘉谷有過合作,有什么竅門,我們互通有無唄。”
心平氣和的陳堅覺得心口的郁氣又起,只想“呸”他一臉。
真把我當傻子了,就你丫的人品,鬼才想和你丫的互通有無。
陳堅瞥了一眼周邊豎起的耳朵,哂笑道:“要說竅門,也是有的。那就是,在嘉谷面前,你最好將姿態一低再低。”
陳堅本是半調侃半感慨,梅總卻是一臉認真的聽進去了。
“姿態放低?”梅總微微皺眉,喃喃道:“要是嘉谷農牧的養豬項目募資,讓我趴到地上都行;但海洋牧場,這不是心里沒底嗎?”
陳堅直接笑出了聲:“你長得丑,想的倒是挺美。明擺著短期內就有豐厚回報的項目,換做是你,會同意外人分羹?如果不是占用資金規模大,且回報周期長的大項目,你什么時候見過嘉谷開放對外募資?”
梅總這次是真心實意的嘆了口氣。
“老友”話說得難聽,理卻是這個理。
要說嘉谷對外開放的項目也不少,但還真的沒有俯拾皆是的蛋糕。
嘉谷的能源林項目,沒有能源資質的公司插都插不進去;嘉谷的生物環保項目,沒有一定技術能力的公司,也承接不了;嘉谷的沙漠開發基金,倒是沒有設限,但沙漠開發的回報周期太長,胳膊細一點的主都不敢伸手。
盡管如此,如果以在長期范圍獲得穩定的財務回報為目標進行投資,嘉谷的項目依然是首選。
人人都愛投資大嘉谷——這可不是一個笑話,而是資本市場的真實態度。
從眼下應邀參觀嘉谷海洋牧場的投資機構代表之齊全就知道了。
在國內的海產養殖行業,小規模家庭式經營依舊是主流。負責管理這些小作坊的,大多是從生產隊、供銷社進化來的養殖企業,資本運作不透明、人際關系復雜是其典型特征。
去年的資本市場鬧劇,獐子島“扇貝跑路”事件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盡管梅總還不知道這出“扇貝跑路”鬧劇后續還有2.0版本、3.0版本,讓人見識到了“最有組織、有紀律”的雙殼綱軟體動物是如何誕生的,但不妨礙包括他在內的投資人將海產養殖行業視為股票市場上的高危板塊。
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嘉谷的海洋牧場項目,他們只會“呵呵”你一臉。
但既然是嘉谷的項目,能否解鎖行業潛力呢?
對于這個問題,梅總將目光放在了登上游輪的另一撥人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