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在萊州灣海面上的作業船,隨波微蕩。
與嘉谷海洋牧場計劃利益攸關的各方,都派人前來參觀嘉谷萊州灣海洋牧場的建設。
甭管是從投資規模還是專家團的評估進度來看,萊州灣海洋牧場都只能算是嘉谷海洋大計劃的“前菜”。但是,從頭開建的萊州灣海洋牧場,無疑是給了各方更多的參考樣本。
交流好書,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太快了!”中信投資的陳堅已經在萊州灣駐扎了兩天,也有不少問題要問齊政:“從立項到施工,嘉谷簡直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與你們相比,我們的工作可以說是遠遠拖了后腿。”
一般來說,萊州灣海洋牧場這樣的項目,從立項到動工,少不得要一年半載。但是嘉谷的準備工作做的到位,加上政府高度支持,為了配合萊州灣海洋牧場的落地,甚至不惜對周邊石化工業大動干戈……對于評估流程都還沒走到一半的投資機構來說,這種執行力太有沖擊力了。
“也是趕上了好時機。”齊政說著頓了一下,笑道:“何況,這也是為了給你們一個全面評估嘉谷海洋牧場價值的機會嘛。”
在船上的人聽到齊政的話,都不自覺的咧了咧嘴。
陳堅“嘖嘖”了兩聲,倒也沒有就此來反駁齊政。
因為,越是加深對嘉谷海洋牧場建設體系的了解,就越是對其價值難以估量。
這么說吧,與嘉谷海洋牧場建設體系做對比,國內相關團隊雖然在人工魚礁礁體礁型、投放布局、安全性評價和效果監測評估等方面開展了一些研究,但仍然有相當多領域的研究尚未開展或尚未深入開展研究,總體水平頂多是處于初期探索階段。
海洋牧場,真不是說隨便扔幾塊石頭就是海洋牧場了;嘉谷海洋牧場計劃的調子雖高,但人家也真的不是搞****。
都說“一招鮮吃遍天”,但這在海洋牧場建設上是行不通的。
就拿眼下構建萊州灣海洋牧場初級生產力的海草來說,盡管和部分種類的海藻長相相似,海草卻并不是海藻。海草是高等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通常生長在泥沙上;而海藻通常附著在海底的固定結構如礁石、珊瑚,沒有根、莖、葉的分化,也不會開花結實。
嘉谷在東海的海洋牧場,初級生產力的構建主要依靠海藻與珊瑚礁;而在渤海分布區,鰻草就扛起了優勢種大旗。
別以為這種針對不同的需求來構建不同的海洋牧場的能力,只是品種選擇這么簡單。
舉個例子,海草的人工增殖方式主要有兩種——播種法和移植法。
移植法,就是在適宜生長的海域直接移植海草苗或者成熟的植株,通常是將海草成熟單個或多個莖枝與固定物(枚訂、石塊、框架等)一起移植到新生境中,使其在新的生境中生存、繁殖下去,最終達到建立新的海草床的方法。
如果是選擇“移植法”還好說,嘉谷在海藻移植上的很多經驗還可以應用在海草上。但因為與播種法相比,移植法存在成本高、對原海草床破壞較大的問題,嘉谷在海草床構建上是以種子播種法為主。
而種子播種法首先要做好種子采集:海草種子的采集要在海草供區采集繁殖枝后將它們放在人造環境中暫養,直至種子脫落后再加以篩分。采集結束后需要將種子帶水保存,大部分種子需保存在低溫高鹽充空氣條件下……
這樣一來,嘉谷就相當于要開發兩套并不通用的人工增殖技術體系,這其中耗費的精力和資源,足以令一般的公司焦頭爛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