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面前幾米處的那三個鐵圈兒,劉小天心里還真有些障礙。
要不是童磊的講解,他還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克服心里的障礙帶著虎子訓練這個項目的器材。
這特么……咋看都是馬戲團的把戲。
其實這其中的道理劉小天也不是想不通,只是小時候去看把戲表演的時候見過馴獸師用手里的鞭子抽打那些稍有不聽話的動物,當時他就很反感。
當時馬戲團進行這項表演的是一條黑色的犬和一只猴子,劉小天看了之后并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覺得好玩,反而覺得那些小動物很可憐。
而且自從那次之后,他再也沒有去看過馬戲團的表演。
而軍犬的訓練科目當中之所以有這么一項,其原因是要讓犬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眾所周知,所有的動物都會本能的怕火,犬也一樣。
可能會有人拿農村的田園犬舉例,說它們在冷的時候都會主動靠近灶臺取暖,并不怕火。
的確,這是事實,有些犬還會鉆到灶坑下面,身上的毛都燒焦了也不見它們害怕。
但是,它們并不是一生出來就不怕火的,而是每天都會看到,甚至主人燒火做飯的時候還會把它們叫過去逗一逗,慢慢的它們才會習慣。
農村還有這么一個說法,說是鉆灶坑的狗不是好狗,膽子太小,不能看家。
而這些軍犬,都是從小被養在軍犬基地的犬舍里,雖然在特別冷的時候也會給他們增加一些取暖設施,但絕不是火。
沒見過,自然就會害怕。
這個訓練科目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犬克服對火的恐懼,并且能夠鍛煉其穿過火圈的速度,讓他們在適應火焰的同時意識到火給它們帶來的威脅。
在它們能夠適應從火焰中迅速穿過之后,才能夠進行下一步的訓練,也就是模擬小型火場,同時伴有濃煙,盡量真實的讓它們適應火場救援的現場。
當然,這就必須要一步一步的來,否則容易對軍犬造成應激性創傷。
要知道,所有動物都是一樣的,應激性創傷也絕對不是人類的專利。
童磊簡單向劉小天解釋了一下這個火圈兒的原因之后,就回去接著訓練了。
劉小天看著眼前的那個鐵圈兒,跟著又無奈的低頭看了正仰頭看著他的虎子,輕輕的嘆了口氣。
他把虎子帶到鐵圈的一側,把一只手從中間伸過去拍了拍小家伙的腦袋,又點了點鐵圈兒的下沿兒,輕聲發出指令:
“虎子,跳!”
很多人會認為,不管是軍、警犬的訓導員還是一些寵物訓練師,在他們對犬發出指令的時候語氣似乎都不是太友好。
但實際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兒。
一般犬種的成犬之上都能達到人類三到五歲之間的水平,類似邊牧一類的犬種更是能達到六七歲。
它們雖然聽不懂人類的語言,但是它們有它們的理解方式。
它們對于指令的記憶模式,其實就是重復性記憶。
多次重復同樣的指令,它們就會產生相應的記憶,在訓導員或主人發出這個指令的時候,它們就會做出相應的動作。
而且,它們是能夠感受到訓導員或者是主人的情緒的。
犬也會調皮,也會有的時候像孩子一樣耍賴,不想訓練或是不想完成訓導員或主人發出的指令。
如果發出指令的語氣是試探性的或者是特別溫和的,那有些時候它們就會認為那不是命令,只是在和它們玩耍。
所以,下達指令的聲音大小不重要,但是語氣一定要稍顯嚴厲,帶著命令的意味,讓它們知道:這是命令,你必須執行!
可是,劉小天在發出指令之后,每次嘗試新的訓練科目基本都能順利完成第一次的虎子卻沒有如劉小天想象中的那樣縱身從那個離地半米左右的鐵圈兒中跳過來,而是……從下面鉆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