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帝踏峰,乃是此界傳奇門派慈航靜齋的駐地。
該門派在漢朝時由地尼所建,門中皆是女子其個個都是美人,雖說是佛門,但是大多弟子都是帶發修行,其中最出色的門人還經常要進入凡塵俗世,跟江湖中的俊杰們談情說愛,攪動天下風云。
慈航靜齋最活躍的時期便是天下大亂之時,尤以隋末唐初以及元末明初為甚,至于如今亂世為何緊閉山門,想必是蒙古方面并不需要她們代天選帝吧。
林天恒來此,有兩個目的。
其一,給高典靜找個安身立命之所,她長得這么漂亮,不加入慈航靜齋當當仙子或是尼姑,確實有點可惜了。
其二,便是為了地尼所創的「彼岸劍訣」,雖說修煉這玩意隱患著實不小,但終究極可能是大宗師級別劍法,拿了總歸能夠一定程度上彌補林家在劍法上的短板。
更何況如今林天恒還有個培養劍神的任務,高階劍法肯定是不可或缺的,多多益善!
借閱劍譜其實并不算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尤其是對于御空飛來的林天恒而言,而且又不是沒有先例,大唐里的大宗師寧道奇不也同樣看過劍典嗎,還吐了血。
見到林天恒如仙人般蒞臨慈航殿,當代齋主很識相地拿出由「彼岸劍訣」演化而來的「慈航劍典」,供林天恒借閱。
對于林天恒帶來的高典靜,齋主也二話不說便收下了,還說了一大堆高典靜與靜齋有緣之類的話,就差當場收其為真傳弟子了。
看來欺軟怕硬一直是慈航靜齋的信條,對于愛慕她們的江湖中普通的年輕俊杰,她們就當舔狗用著,一旦遇到邪王石之軒這樣的硬茬子,她們也只能派出碧秀心以身飼魔了。
林天恒不修劍法,所以并未認真參悟,只求記下劍典的全部內容,故而并未像寧道奇一般看吐了血。
看罷劍典,林天恒便下了帝踏峰,齋主可算是松了一口氣。
高典靜就此拜入慈航靜齋,修習武道,就連林天恒都沒有發現她的資質相當不錯,很快便在靜齋之中出類拔萃,后來甚至坐上了齋主之位,還收了個叫言靜庵的弟子。
此乃后話,按下不表,卻說林天恒下山時,遇到了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這人不修邊幅,一副風塵仆仆的模樣。
但是在看到林天恒的剎那,這男子居然眼前一亮,三步并作兩步奔到林天恒面前,徑直跪了下去,一邊行禮一邊道:“小子名叫張通,曾任博陵縣令,年前心有所感,遂辭官尋道。今日得見仙人,心中喜不自勝,小子愿拜仙人為師,祈求仙人傳我大道。”
若是平常,林天恒見到此等瘋癲之人,自是轉身就走,但是這一次,他心中卻忽的生出幾分異樣,似有所感。
“你說你叫什么名字?”林天恒突然問道。
“回仙人的話,小子姓張名通,字君寶。”張通似是有些激動道。
“張君寶……”林天恒雙眼瞇起,只覺緣分這事確實妙不可言,想不到在另一個世界居然又碰到張三豐這家伙了,而且這一次他還上趕著拜師。
‘有趣有趣。’林天恒嘴角翹起,兀的想起了那本暫時還沒有派上什么用場的「太極真經」,這不是絕配嗎!
于是,林天恒便將張三豐創出的神功教給了另一個世界的張君寶,還指點他前往武當山。
只不過這個世界已經有武當派存在了,所以張君寶想要再度成為武當開派祖師,那就只能先將如今的武當派滅掉了。
做完這件事,林天恒便準備返回主世界,但是臨走前心中忽然有所感應地想起了蒙赤行,隱隱還聽到了嬰兒的啼哭之聲。
林天恒這才想起還有一樁因果需要了解,還沒幫蒙赤行找到他的天命傳人龐斑呢。
林天恒當即北上草原,根據精神感應找到了尚在襁褓之中的小龐斑,并強行將其帶回了中原交給張君寶照料,并留下了「道心種魔**」。
如此,原本應該令人中原黑白兩道聞風喪膽的魔師龐斑,正式成為了張君寶的養子,中原武林的一員,甚至后來還參與了反元之事,算的上是養夷天才以制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