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日,李崢分別與徐夢溪和張小可展開了交易。
收獲了十幾斤的試卷和習題。
晚上,打開了很久沒摸的電腦,以及VisualBasic。
VisualBasic是高一計算機課上,老師講過的編程軟件。
非常古老,且簡單。
也許比“按鍵精靈”還要簡單。
在這個年代,VB幾乎已經沒有任何實用價值了,但因為其是基于圖形界面的,且使用異常簡單,因此依舊適合作為編程啟蒙軟件。
這當然也是李崢唯一入門的一款編程軟件。
說到編程,其意義當然不止信息競賽那么簡單。
計算機毫無疑問是非常核心的研究工具,科研人員會運用計算機軟件進行大量的模擬和演算,其中相當多數的軟件,是科研人員親自參與設計和編程的。
雖然無須掌握太深,但程序語言必然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技能,越往后越是如此。
往小了說,身在龍珠群,信息競賽也是要搞上一搞的。
正好,夢溪老師需要幫助,不妨從今天開始,一點一點實現一個小設想。
李崢的設想,那必須是和學習相關的。
他曾經找了很久,想找一款可以發現自己知識弱點,并且因人制宜,提供針對性輔導和習題的軟件。
當然是沒有找到了。
在這個大數據時代,無論是聽歌、看視頻、刷知乎還是購物,都已經細化到了每個用戶,精確推送信息。
卻唯獨學習,竟然沒有因人制宜的軟件。
這實在是不可理解。
業界的研發精力,似乎全部都投到了交換作業答案和線上課程上,這自然也是好的,但相比于這些,明明有效率更高的思路,為什么就不用呢?
當然,也許是這條路在商業上走不通吧。
但這并不妨礙李崢自己做一些編程訓練。
眼下,他需要的程序很簡單,甚至用Excel都能完成。
那就是列出學科所有的細化知識點。
然后審視徐夢溪最近做過的習題,將其與知識點進行關聯。
做對了,那個知識點加一分,錯了,減一分。
最終根據得分,列出徐夢溪對每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然后,推送輔導和習題,進行強化。
從此,讓徐夢溪同學不必盲目做題浪費時間,只做能讓她提高的題。
原理非常簡單,其實課堂考試很多時候也在做這件事。
只是……數據量有些大。
而且將每道題關聯到相應的知識點,并選出最優秀的推送題,這是一項非常專業,且考驗耐性的工作。
大概也只有李崢本人有這個興趣了吧。
雖然困難重重。
但這個晚上,一個名為《學魔養成系統》的工程文件,終究還是建立了。
……
周五,午休時間。
李崢雄赳赳氣昂昂踏進了高三一班。
手上拿著一大摞打印紙。
滿臉都是雄姿英發。
一班的同學們,早已對此見怪不怪。
甚至主動叫了句“崢哥”。
女生們,卻反而稱呼李崢為“溪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