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競預賽題和復賽題之間的跨度,也太恐怖了吧?
穩住,穩住。
雖然這種題型從沒見過。
但既然處在這里,憑借自己現在的物理知識應該是有解的。
仔細看圖……
雖然恐怖,但其過程無非是質子、電子和中微子的進出。
每種物質,無非也是由這些東西組成的。
想到這些,李崢曾經苦啃的無數化學知識也冒了出來,尤其是《物理化學》部分。
只要根據步驟,推算出X與Y的質子、電子和中微子情況,即可進行元素推斷。
順著圖示循環,李崢首先看到了Y,Y在加入一個質子后,變成了氮-14。
氮-14是由7個質子和7個中子組成的,也就是說,Y比氮-14少一個質子。
也就是說Y的質子數為6。
到這里,瞬間變成了初中化學。
質子數決定了元素種類,質子數6對應的只能是碳了。
此外,除了6個質子外,Y還有7個中子。
因此,Y=碳-13。
做到這里,李崢連眼兒都沒瞪。
呵!
也只是看起來比較可怕罷了。
穩住去做,手到擒來么。
順著這個方法,他也輕松得出了X為氧-15。
第一問迎刃而解,洞悉了整個碳循環后。
第二問要求寫出的核反應方程式,也逐漸成為了送分題。
那么,難點也只剩下第三問,計算整個過程的能量釋放了。
瞅瞅這道題,充滿了質子和中微子的進進出出,讓你計算釋放的能量。
這還用想?
愛因斯坦的爆炸頭都壓不住了。
E=mc2招呼上。
(釋放能量=質量X光速的平方)
只需要算出損失物質的總質量m就好了。
縱覽全圖,總共損失了4個質子、一個氦-4,以及兩個正電子。
此時再掃向“0.511MeV/c2”、“1.0078u和4.0026u”這些恐怖的數字。
這不把質量都給出來了嗎。
為了方便計算,連光速的平方都幫你放在分母上了。
至于MeV,是一個能量單位,代表的是兆電子伏特(ev),純粹是個單位,不用管。
因此,只需在答題紙上列出算式,而后打開計算器,啪啪啪一通便可得出最終答案——
25.619MeV。
哇!
太陽內部的核反應解開了。
這便是一個碳原子循環聚變的一生!
遙想著太陽內部,一顆普通的碳原子,已經重復了這個過程,長達46億年。
李崢不禁心潮澎湃。
同時,他又默默閉眼。
且聽風吟。
回來了。
學習之妙。
物理之爽。
全部都回來了。
這就是我的本命物理。
再恐怖的題面也不要怕。
勇敢的面對它。
就算是林逾靜,也屠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