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崢喜歡上學,喜歡在學校。
可以嬉笑打鬧,可以畫畫籃球,也可以看閑書。
極偶爾地,興致來了,還可以聽一節生物課。
如此松弛的環境,是培訓班和培訓無法比擬的。
當然,這并不代表他不喜歡學習。
一天的校園放松過后,回到家,沐浴更衣,泡壺淡茶,抱上靜靜。
最后再坐在桌前。
這才叫學習。
沒辦法,在112倍的效率下,他一天能投入在學習中的現實世界,也不過一個小時罷了,理應放在最安靜的時候,有儀式感地學習。
這一晚,李崢準備完畢后,揉著懷中的靜靜,瞅了眼臺歷。
期末考試,倒計時12天。
也是時候為自己安排學習計劃了。
綜合統考不比競賽,拼的是平均水平,要命的是短板。
即便史洋、祁英男這種能進T2的單科天才,在學校中的真正排名卻反倒只是中游。
說白了,學科競賽本也是為這類天才準備的,讓單科優秀,綜合卻不盡人意的同學進入高等學府,人盡其才。
只是后來,隨著各類培訓班的興起,這條路難免就歪了。
到現在,入學菁北的,大半都是通過學科競賽獲得簽約優惠的人了。
據說教育部正在糾正這個風氣,不過李崢這屆應該是等不到了。
當然,李崢也不在乎。
對他來說,無論是期末考試還是高考,都是檢驗學習成果的最好時機。
即使學魔系統可以體現出一個絕對數值,但若想了解自己在全體學生中的相對位置,還是離不開統考。
話不多說,先看看闊別已久的面板。
【語文:116→131↑↑】
表面上,提高很多,但其實李崢付出的更多。
期中考試后,他其實一直都在按照語文課代表劉月軒的方法,堅持每天,做筆記,順手訓練寫作。
雖是細水長流,但也細品了一小摞名著了,可是這個提高卻十分有限。
語文方面,怕是真的資質有限了。
這倒也犯不上氣餒,與揮灑激昂的文學表達相比,他本也更喜歡探索客觀規律。
沒啥可說的,繼續堅持,能到哪里算哪里。
接下來……
【數學:181→194↑】
不得不說,借著物競的東風,順手提前學習的高數,還是效果顯著的。
但李崢卻并沒有分毫得意。
對于超前學習,他始終都很謹慎。
物競和化競,都是把先前的知識吃透了,才邁向新的疆域。
數學卻是個例外,幾乎只是為了物競快速修煉而成,雖然數值很高,但對于公式與規律的理解其實是空的,只是單純的會套用。
會的東西是多,但其實哪里都算不上精,距離融會貫通還有一段距離。
這樣的數值,也只是虛高罷了。
別看高達194,其中有大量提前學習高數的水分,真正的高考數學,都還不一定能拿到130+。
這很不妙……
有理由先把數學劃進復習重點了。
再之后。
【英語:169→173↑】
這四點提高應該是這幾個月做英語材料搞的……
英語評分,高了似乎也沒啥用,反正永遠也不可能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