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眼光是真他媽毒啊,有沈聽瀾在,這個過程并不會太久……”
“對不住了,明躍,打鋼板確實有可能暫時度過眼前的難關,但這屬于為了自身利益瞞天過海,我要是拿著這個方案去糊弄領導瞞天過海,我才是真的瘋了。”
“我承認,派李崢去,有賭的成分。”
“但我能下的注,真的不多了。”
“他們罵我就罵我吧,反正我這輩子欠了不少人的罵,后面被罵幾年,不虧。”
“我知道了。”朱明躍就此點頭,“回去就幫李崢起草報告。”
“辛苦了,這事算我頭上,走科研合作通道,你們六院不必負責。”趙振華繼而說道,“現階段,打鋼板的路不能走,重頭來的方案來不及。只能抓緊時間,繼續尋找病根,當然這不是無限期的,最晚12月,工廠那邊都會為927動起來,那時候如果還找不到病根,你們就重新來吧……”
“是……‘我們’吧,我們一起重頭來過。”朱明躍咽了口吐沫。
“呵呵。”趙振華一笑,“放心,那時候一定沒我了。”
……
這天晚上,李崢偷偷違規了。
他并沒有6點下班。
而是縮在餐廳角落,偷偷工作,一直工作到了9點,依然很振奮。
與哈工大的合作被批準,與工程計算領域國內最強的實驗室合作,這必須是振奮的。
為此,他要爭分奪秒整出一份見面禮,將自己這段時間的有限成果充分表達,減少哈工大的理解成本,盡快深入研究。
這段時間,杜松濤和林逾靜當然也沒閑著,只不過他們是從機械工程領域入手尋找靈感,這并非他們的專長,即便提出了一些設想,也難以為繼。
當然,他們本也沒有李崢這樣強的目標感,來這里本身也只是一次風險投資。
奮鍵疾書之間,傳來了一個聲音。
“嗨……”
“這就走……”李崢以為是餐廳要下班了,只一抬手,“5分鐘。”
“是我啊……”一個人“撲通”坐在了他的旁邊,“這就忘了?”
李崢一扭頭,才發現正是之前排隊進辦公室的長寸頭大哥。
“劉睿老師啊……”李崢暫且放下了手頭的事情,“何事?”
“我們這邊有點成果,但研究不出來什么……我看你也在做這方面的事。”劉睿說著亮出了自己的電腦,“我主要是研究最新三次試車數據的,這里……你看……綜合了176條可疑頻率曲線……”
李崢眼兒一瞪。
對于這些實驗數據曲線,他也是看了幾千幾萬遍了。
如果把十只肥橘貓擺在普通人面前,他恐怕很難分出差別。
但如果有一個人從小到大養了上萬只橘貓,那這個人則有可能能如數家珍一般分辨出其中每一只,叫出每只貓的名字,并描述它們的親緣關系。
現在的李崢,無疑就是一只超級養貓大戶。
雖然理智上無法描述,但直覺上,他能感覺到這些曲線的異常,就像一個人能分別自家橘貓和野橘貓的花紋、叫聲,甚至是味道一樣。
“有點意思……”李崢品味著說道,“這些曲線你是怎么揪出來的?什么軟件?什么算法?”
“啊,沒有那些……”寸頭大哥揉了揉腦袋,“人眼,手工,一條條摘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