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2條不是我隨便揪的,是用優化過的故障模型的算法提煉出來的。”李崢悉心解釋道。
“根據我在系統中輸入的參數,它可以提取1條、2條,甚至是100條,12只是我方便在此表達隨便列出的一個數字。”
“實際分析中我最終選擇的參數是67,大概相當于解67元方程吧。”
“當然,我現在的表達依然很粗淺,這里面牽扯到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專業內容,如果老師感興趣可以去看十一所之前發表的三篇論文。”
工程師搖了搖頭:“我知道這里你沒法仔細掰開說,但問題是,這一步論證十分重要,如果這里不讓所有人信服,大家很難接受你后面的結論。”
李崢自信點頭:“沒關系,我的結論可以實測驗證。”
工程師則哭笑不得:“你的意思是,讓我們基于你的結論再造一臺發動機拉去試車么?我不想冒犯你,但我們真的沒有時間和資源這么耍……”
“不用再造,不用試車,今天就可以驗證,最多有半天就夠了。”李崢無奈攤手道,“其實我也沒指望用這么簡單的報告讓大家接受我的結論。這個報告,只是給大家一個考察我結論的理由。”
“……”工程師搖了搖頭,抬手道,“你先繼續吧,我們暫且假設你的故障曲線成立。”
“謝謝老師的包容。”李崢就此說道,“確切的說,這個結論不是故障曲線,而是描述故障曲線的曲線,描述方程的方程,相當于將故障分析降低了一個維度,化解為純數學問題,基于此,我們再進一步計算,挖掘出了這個——”
屏幕一轉,一張更恐怖的在場絕沒有人能看懂的超級矩陣圖出現了。
“這就是最終故障的數學描述。”李崢點頭道,“我并不是在炫耀數學水平要把大家搞迷糊,只是想展現更可靠的論據,加深大家論證我結論的理由。”
“那么接下來,我們將這個描述微一下子……”
“就變成了這樣……”
“雖然難以理解,但這其實就是軸系故障點二維投影的數學表達之一……”
“那么現在……我們要根據軸系的結構參數,將這個投影復原到軸系上……”
“簡而言之,就是再升維……”
“大家可以將這個過程理解為計算機運算過程,先將我們輸入的字符轉換成二進制序列,運算后,再輸出為我們看得懂的字符……”
“大家不要露出這種表情,我真的不是在裝……”
“最后的這個數學表達很簡單,相信大家一定能看懂……”
隨著李崢又一點,幾行精簡到讓人感動的算式出現了。
“概率分布?”一個人已經喊了出來,“確切的說是類圓柱體內的點狀概率分布。”
李崢也很感動,終于有人能看懂了。
他再一點,終于出現了一個小學生都能看到的圖形。
那是一張YF-87渦輪軸系的模型圖,表面及內部被標注了無數個小紅點。
“這張圖上共有一千個紅點。”
“它們以概率分布方式打在了軸系上。”
“紅點越密集的地方越有可能出問題,越稀疏則越不可能。”
“才能所限,我能做的工作只能到這里了。”
眾人審視著這臺像是被無數量子打過的發動機,一時之間陷入了激烈的討論。
包括朱明躍,也探向了杜松濤。
未待朱明躍發言,杜松濤已然抬頭。
“我知道你要說什么,別問我,中間那些我也沒時間看懂呢。”杜松濤反客為主問道,“假設李崢是對的,那這個結論對發動機改進有幫助么?”
“假設是對的……”朱明躍看著這張圖不住抿嘴,“那病根就已經送到我們眼前了。”
討論中,一人抬手道:“如果是這種概率分布,結論就很明顯了……問題是,我們怎么相信這個結論是可靠的?你剛剛說今天就可以驗證?”
“是的。”李崢點頭道,“這套模型不僅對眼前三次試車成立,對以前的每一次試車都成立。”
“在曾經長達三萬秒試車中,我相信問題早已暴露,只是它太微小了,根本沒有達到我們的警覺閾值。
“但我可以肯定,它的暴露概率與環境難度參數正相關。”
“雖然我對發動機的了解遠不如在場各位老師。”
“但我有信心,在這里提出一個假設——”
“之前的每一次試車,每一臺發動機,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