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李崢,他其實已經很克制了,充分學習到大學階段才開始整這個,還是因為系統對使用障礙者的憐憫。
“要不……”李崢也確實有點承受不了,就此問道,“由周院長來做第一作者吧?”
“啊,不不不,不是這個意思。”周毅連忙縮身擺手,“我幾乎沒有進行任何指導,能掛在我們化院頭上就好了。”
“好了,李崢。”張石磊也跟著抬手壓了壓,“我們化院不來這套,誰做的研究就是誰的,尤其是周院長,他一直以來就在致力于給青年人才成長空間,你可能還沒意識到,周院長幾十年如一日把心血灑在競賽和招生上,正是為了迎接你這種苗子的出現。”
張石磊話罷,高高舉起茶杯:“我看現在年輕人那話怎么說來著……周毅,化競永遠的神。”
“永遠滴神!”李崢被說得來起勁了,跟著高高舉茶杯,“沒有周老師,就沒有這個實驗,敬化競永遠滴神!”
“別……別搞得這么……”周毅勉強舉杯,眼眶不覺濕紅,“不過……張院長真的是了解我的人……看到你和史洋能成長起來……我這些年,值了!干杯!”
“干杯!”
碰杯過后,張石磊與周毅商量起了下一步策略。
是的,發CNS,是要有策略的……
這些事情李崢也是第一次接觸到。
首先,作為CNS的審稿人,他們也是人,并不是樣樣精通的全才。
尤其是初審的審稿人,并不是什么大佬,他們只負責初步判斷論文價值,而最大的依據就是論文的作者,如果作者是成名大佬,也就代表著可以看都不看直接送去復審。
如果是名不見經傳的作者,那就要粗粗掃一圈,憑感覺判斷是水貨還是貨真價實,甚至在很多情況下,初審員拿到論文都要先谷歌一圈作者。
雖然這種判斷依據比較粗暴,但是好用,大多數谷歌不出什么名堂的人,也確實是發水貨論文撞大運的。
情況就是這樣,所謂的導師資源,學閥權威,別的不提,單單把名字掛在你的論文上,便已是重量級的支持了。
而眼下李崢組的情況,全員默默無聞,為了增加CNS的成功率,照理說應該讓一位成名大佬掛名的。
但李崢本人只接受周毅掛名。
可惜周毅本人在國際上的名望并不突出,他更多的經歷都投在了教育上。
因此即便有周毅背書,效果依然有限。
于是,就只能用第二條策略了——
打招呼。
所謂打招呼,就是有頭有臉的大佬給審稿人打個電話,告訴他有個論文不錯,關注關注。
這便是導師資源,學閥權威的另一個體現。
而當今化院,在國際上最具名望,殺到最前沿的。
又是胡增武。
沒辦法,賭對方向就是可以應有盡有。
因此,張石磊的意思是,李崢最近盡量多巴結一下胡增武,院里當然也會做工作,但不如他自己巴結這么有效。
關于這點,李崢難免有些排斥。
“不然就在國內發吧……”李崢嘟囔道,“哪里發不是發,提高一下國內學術期刊的水平也是極好的。”
“不不不。”周毅連連搖頭,“都說了,出名要趁早,只要你先出名,其它什么事就都好辦了。我就告訴你,發一篇CNS出去,你在學校里什么資源都好要,甚至別說你去要,很多人會巴不得給你。就當是為了你未來研究的方便,先來個CNS再說。”
“是的,而且……”張石磊也不含糊,直接說道,“這已經不單單是你的事情了,今年我們化院還沒有出過CNS,就當是幫周毅,幫我,幫化院也要做這件事。退一步說,還有50萬獎金。”
“既然兩位老師都這么堅持,那我盡量努力。”李崢嘆道,“不過我還是不會去特意巴結胡老師的,他也不一定喜歡這樣。”
“那就走一步看一步吧。”張石磊說著,拍著腿起身道,“既然如此,你就盡快去把成果搞出來吧,我和周毅有時間會幫你審審論文,確保其形式上滿足CNS的口味。”
李崢起身作別:“謝謝張院長,既然以此為目的,我們自己也會努力適應CNS的格式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