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道子儒為何離開人皇城?還不是人皇城的大人物們受不了他,這才將他給趕了出來。
子儒制定的禮,年輕一代倒是可以接受,但那些老輩人物,如道尊,與天常在,與道同存,如何能受得了這些禮的約束?
但祂們也知道,子儒制定的這些禮,都是為人族好,以禮來限制心中的惡,從而倡導人人向善。所以,祂們雖不喜歡子儒的禮,但也不會出言反對,只是在一旁冷眼旁觀。
可祂們不去找子儒,子儒卻來找祂們了。言其身為前輩,當起一個帶頭的作用,率先遵守這些禮節。
這些人皇城內的大人物們,被子儒煩的不勝其煩,但也不敢對其出手。
大家都知道子儒身份不簡單,先不說打不打的過的問題,要是祂們真敢動手的話,怕是在出手的瞬間,就會被人皇鎮壓。
所以,大家都怕了子儒,可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最后沒辦法,聯手將祂趕出了人皇城。
言諸侯國禮樂崩壞,正是子儒大賢宣揚學說的好地方,待教化好了一眾諸侯國,子儒大賢再回來教化人皇城也不遲。
也知犯了眾怒,子儒也就不在堅持,遂邁步朝諸侯國走去,開始了游歷諸國的旅程。
子儒游歷的第一站,正是祂的誕生地,魯國。對于子儒的到來,魯侯先是驚喜。接著聽聞子儒是來為家鄉做貢獻的,魯侯就更驚喜了。
齊國公姜桓成就人王的事,已經過去很久了,基本上已經在諸侯圈子里傳開了。
于是,大家都知道了,一些大神通者的神念化身,就隱藏在人族之中,準備從一眾諸侯之中,選取合適的人選,助他成就人王,以成自己的大道。
魯侯也曾幻想過這種好事落在自己的頭上,畢竟,人王之位,誰不窺探?可幻想歸幻想,魯侯也是自家人知道自家的事。
他這一身本事,撐死也就能混個伯爵當當,如今卻能當上侯爵,完全是靠背后的勢力出力,與他本人的能力,并無太大的關系。
這樣的他,成為公爵都費勁,如何能問鼎人王之位?
可沒曾想,命運就是如此的奇妙,這種被大神通者的神念化身輔佐的好事,直接落到了他魯侯的頭上。
子儒出生時的種種異象,魯侯至今還記在心里,在他眼里,子儒就是所謂的大神通者轉世,且還是最頂級的大神通者。
子儒,可是一個剛出生,就能驚動三皇五帝,當世圣皇,乃至女媧娘娘的存在。如果這樣的存在,都不能算大神通者的話,拿這世間,還有誰能被稱之為大神通者?
因為知曉子儒為大神通者的轉世,所以,當魯侯聽到子儒是專門回來輔佐自己成就霸業的,他心中的激動可想而知,興奮之意更是溢于言表。
只道自己終于熬出了頭,獲得了天大的機緣。
可是,魯侯的高興之意,并未持續多久。因為,他受不了子儒了。
魯侯這個人,就是二代,有著很多人都有的劣性根,貪圖享樂,不求上進,算不上有多壞,但絕對說不上一個好。
而子儒呢,就是立志將魯侯打造成一個千古名君、道德模范,用最高的標準去要求他。首先,要改掉魯侯貪圖享樂的性子,要他重新變得有上進心。
子儒沒來之前,魯侯是不需要處理政務的,每日吃吃喝喝就完事了。可子儒來了之后,他每日都有處理不完的事,連享樂的時間都沒有了。
也對,魯國政事荒廢了那么久,想要一下子處理完,哪里會這么容易,剛開始忙碌一點,也是正常的。
可是以魯侯的性子,有哪里受到了這些。
最開始,魯候圖個新鮮,還努力了幾天。可沒過多久,他就固態萌發,不在奮斗,繼續貪圖享樂去了。
子儒勸了幾次,都被他搪塞了過去。這個時候,魯侯也認命了,知道自己沒有成為人王的機緣,哪怕上天將機緣擺在他的面前,他也無法將其抓在手里。
他這輩子,也就這個樣了,只能是混吃等死了。奮斗,那是不可能奮斗的,吃喝玩樂他不香嗎?稱霸一方他不快樂嗎?
為何要想不開的去奮斗?
子儒無奈,繼續勸說魯侯。可奈何,子儒手段用盡,嘴皮子都磨破了,也是沒能勸魯侯改變心智,重新奮斗起來。
最后,許是被子儒勸的煩了,魯侯很干脆的表示,他這人就這樣了,已經沒救了,要是讓他這樣的人去當人王,那才是對人族最大的危害。
魯侯,已經自我放棄了。
ps:我今天又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