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午到下午。
忙碌了幾乎一天,趙前進滿意的伸了伸胳膊,人事科一共收到了47份申報資料,刷下去13份,剩下的34份他認為滿足要求,可以送過他們科長過目和把關。
看的出來,凡是申報中級職稱評定的人,一般都對自己比較了解,認為基本夠資格,滿足條件才填報了申報資料。
所以在人事科的通過率還是很高的,起碼三分之二的人能順利通過初評,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在人事科的初評階段被刷了下來。
拿著這34份申報資料,趙前進走進了人事科長方秋生的辦公室,匯報道:“科長,申報資料我已經完成了初步審閱,您再看一看。”
說完,將34份申報資料放在了科長的辦公桌上面。
方秋生點一點頭,“小趙,辛苦了,明天我看完之后,將名單公布出去。”
“好的。”趙前進回答道。
次日。
上班之后不久,方秋生就坐在辦公室之中,哪里也沒有去,認真的翻看著這34份申報資料。
因為經過了趙前進的審查,他翻看起來的速度比較快,大約一個把小時就看完了,從中挑了三份出來。
這三份申報資料他認為不合格,于是,還剩下31份。
拿著這31份申報資料,他走出了科長辦公室,到了隔壁的大辦公室,走到了趙前進的桌子旁邊。
正在埋頭工作的趙前進看到科長進來,連忙打招呼:“科長。”
方秋生道:“我已經看完了,這31個人通過初評,你擬定一份通知,將著31人的名字公布出去,并通知他們準備好論文,下個月參與論文答辯。”
初評通過,論文答辯再通過的話,基本上相當于中級職稱到手了。
有了中級職稱之后,好處還是很多的。
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收入肯定會增加,每月將會有人才津貼,每月的工資估計也會上調一級。
除了收入之外,提干、評先、評優也將沒有限制。在這個論資排輩的年代,你搞技術的,沒有一個中級職稱,那會受到很多限制。
接過這31份申報資料,趙前進先將每一個人的名字抄寫下來,然后將這31份資料整理好,用一個檔案袋裝好。
這是要作為檔案保持下來的。
接下來,他開始寫通知。
其實通知有現成的模板,只要稍微改一改就行了,主要是要將名字公布在上面。
這也算是公開通知參加中級職稱評定的這31人,要求他們準備好論文,下個月參加論文答辯。
上午下班前,趙前進就將這份通知寫好了,看了看覺得沒有問題之后,他心中想道。
“下午一上班就送給科長檢查,然后就可以張貼出去,中級職稱的初評算是順利完成了。”
31人的名字,整整齊齊,附在通知的下面。
這里面沒有楊帆的名字!
楊帆明明提交了中級職稱評定申請,為什么會沒有名字呢?
很簡單。
趙前進在初評的時候就將楊帆刷掉了,他認為楊帆的工作年限只有4年,不滿足中級職稱的評定。
八十年代,教條主義還是比較嚴重的,一些人很死板,會死咬著規定不放,趙前進就是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