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一臉的納悶。
注意到楊帆的神色,陳紹華的心也微微一沉,忍不住問了起來,“怎么了,有問題嗎?”
楊帆沒有說話,似乎在沉思著。
旁邊有一位技術員道:“我們測了三個溫度環境下的軸系偏差,幾乎沒有什么變化,我們推測,軸系偏差幾乎不受溫度變化的影響,或是變化非常小,遠比楊主任推測的要小得多。”
什么!
幾乎不受溫度變化的影響???
陳紹華的心又往下沉了沉,心中甚至想道,難道楊帆的推斷也會出現錯誤嗎,不會的,不會的......
在心中一個勁的安慰他自己,認為楊帆的推斷不會出錯。
鄭先學也認為不會出錯,呵斥剛才那名技術員道:“別亂說,楊主任怎么可能出錯呢。”
楊帆笑了,毫不介意的道:“我又不是神,也有可能會出錯的,但我這次推斷應該不會有錯。”
說完之后,他繼續道:“現在是29度,再測量一遍,不,同一個溫度下測量三遍軸系偏移值。”
這么做,主要是減少測量誤差。
軸系偏移的數值極小,工藝要求是偏移值在0.05毫米以內,楊帆看了,幾名技術員在三個溫度環境下測量出來的數值要么是0.039毫米,要么是0.040毫米,只有千分之一的差別。
這么小的差別,可以認為是測量誤差,而不一定是溫度影響的,為了測量更準確,減少測量誤差,就必須多測幾次。
鄭先學馬上揮手命令道:“快按楊主任所說的去測量,每一個溫度環境下測量至少三次。”
這幾名質量和技術人員又行動起來,測量動力系統的軸系偏移,沒有多久結果就出來了。
有一名技術員一臉驚奇,“果然存在測量誤差,我們剛才明明測量的數值是0.040毫米,這次是0.041毫米。”
再繼續測量,又測了兩次,一次是0.040,還有一次是0.041,一共三次測量有兩次是0.041毫米。
再繼續測量一次,依舊是0.041毫米。
鄭先學判定道:“在29度的溫度環境下面,軸系偏移是0.041毫米,而不是0.040毫米,說明從31度到29度,軸系偏移發生了千分之二的變化。”
楊帆也這么認為,贊同的點了點頭。
聞言,陳紹華微微放心,本來嚴肅的表情,一下子輕松不少。
溫度的變化會不會真的影響軸系偏移呢,楊帆、陳紹華和鄭先學都沒有離開動力艙,呆著這里等著。
大約半個小時之后,溫度下降到了28度。
在這個溫度下再測量了三遍,測量值全部都是0.043毫米,軸系偏移相比29度的溫度環境下又大了千分之二。
楊帆愈發的肯定起來,溫度真的會影響軸系的偏移,且影響還比較大,連續兩次試車失敗,很可能真的是受溫度變化的影響。
原本調整好的軸系偏差,在某一個溫度下合格,但隨著溫度的變化,原本合格的軸系偏移值就超出了合格范圍,原本合格的,變成了不合格。
楊帆、陳紹華、鄭先學一直到下半夜才回去。
動力艙內的溫度也下降到了25度,測量出來的軸系偏移值已經達到0.061毫米,完全超出了合格范圍。
監測還在繼續進行,但不用楊帆等人繼續蹲點在這里,有技術質量人員負責,他們每一個溫度環境下測量三遍軸系偏移值,并記錄下來。
這樣的監測,楊帆認為起碼要24小時,能監測兩個來回,也就是4時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