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前來參加857艦炮評審的專家,對方很熱情,很熱情,不但安排人和車到火車站迎接,且安排了單間。
每人一個單間,楊帆三人入住在他們的招待所,環境尚可,相比外面的天寒地凍,房間里面的暖氣很充足,非常的暖和。
次日。
該武器研究所開始組織857近防炮的專家評審,楊帆是參與評審的專家,張曉東和羅六初雖然沒有進入評審專家組,但也代表著東海所這家設計單位,將列席評審會。
在評審會之前,大家先參加857近防炮的初樣機。
在這門初樣機前面,857近防炮的總設計師蘇海語氣中透著自豪,向大家介紹他們的研發成果。
這是第二代近防炮。
由于技術力量基礎薄弱,我國海軍的小口徑艦炮技術一直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051驅逐艦和053護衛艦等主力艦種,以及大量的導彈艇和護衛艇,只能以61式25毫米雙聯裝高射炮,雙57毫米艦炮和雙37毫米艦炮為主。
這種艦炮,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水平相當。
七十年代末,我國研發76A式37毫米雙聯裝自動防空火炮,采用全封閉結構,可使用342炮瞄雷達在3000米距離內打擊飛機或導彈目標,成為當時的標準艦載近防炮。
這是第一代近防炮,但和同時期世界各國普遍裝備的多管加特林近防炮相比,技術性能已經落后。
052型導彈驅逐艦需要性能更出眾的近防炮,顯然,76A型37毫米雙聯裝近防炮已經無法滿足要求。
于是,857近防炮立項研制,也在后來被正式命名為730型30毫米近防炮,采用的是7管加特林設計,采用7根30毫米旋轉炮管,射速最高可以達到4200發每分鐘。
蘇海朗聲向大家介紹他們的研究成果。
看到這門初樣機,說實話,雖然臉上沒有半點的表露,但楊帆的內心還是有一點激動的。
730型30毫米近防炮,他太熟悉了。
也許現在它的性能還并不算世界先進,但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完善之后,730型30毫米近防炮絕對是世界上最出色,最先進的近防炮之一。
未來的052艦,需要的就是這樣出色的近防炮。
蘇海的聲音很洪亮,大家聽得清清楚楚。
他介紹道,857近防炮備彈640發,射速可分為高、中、低三擋可控,最大射速4200發每分鐘,中等射速為2200發每分鐘,低射速為1200發每分鐘。
在火控雷達和光電跟蹤儀的控制下,具有多目標跟蹤,解算能力,可同時跟蹤打擊多目標,具有攔截兩馬赫以下超音速導彈的能力,對飛機目標最大攔截距離為3500米,對導彈目標最大攔截距離為2500.....
詳細的介紹完基本性能之后,接下來是今天上午的重頭戲。
這門近防炮的試射。
現場完全安靜下來,很多人或是戴上了防噪音耳套,有的人干脆用手捂住雙耳,眼睛振奮的看著不遠處的那門近防炮。
這是初樣機。
主要用于設計驗證,實驗用途的,還不是正式樣機,但試射和正式樣機不會有多大的區別。
在大家的目光之中,這門初樣機的炮管吐出長長的火苗,七根炮管高速旋轉,大量的子彈傾瀉而出。
幾架微型無人機被打成了碎片,無一被漏掉。
一切發出在頃刻之間!
除了楊帆,除了蘇海他們參研人員,其他人估計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個驚訝不已,包括那些軍方人員。
我的老天!
太厲害了!
這是妥妥的金屬風暴啊。
……………
今日繼續九千字,第二個三千字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