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坐下來,耳邊就響起了急切的聲音,“這位同志,那里不是你坐的,你坐這邊來。”
那是一位年輕人,看上去年紀和楊帆差不多,應該是工作人員,剛才還在擺弄大會議桌上的水杯,將它們擺得整整齊齊。
聞言,楊帆看了過去。
只見那位年輕人正看著自己,并指著不遠處的那幾排椅子,意思很明顯,要楊帆去那里就坐。
楊帆一愣,很快就笑了起來,“你是要我去那里坐嗎?但是我應該是坐這里的呀。”
年輕人生氣的道:“那里是參加評審的專家們就坐的,你難道是專家組成員嗎,快到那邊去做。”
會議室內,響起了哄笑聲。
顯然,大家看到楊帆如此年輕,猜測肯定不是參與評審的專家,多半可能是哪一個單位的人,隨著他們領導過來,最多列席一下會議,在旁邊聽一聽而已。
既然是旁聽,那當然不能坐到專家的位置上去。
有一位中年人指了指他旁邊位置,好心的道:“小同志,坐我旁邊來吧,現在還有位置,等一下估計位置都沒有,需要自己去外面搬椅子進來。”
楊帆無奈的笑了笑。
心中道,我真的是參與評審的專家,你們怎么就不信呢?
那名年輕的工作人員見楊帆坐在那里沒有動,有一點生氣了,“這位同志,你是哪個單位的,最好別搗亂,趕緊坐到那邊去。”
“是啊,這可是嚴肅的評審會,小同志你就別鬧了。”
“還有十來分鐘,估計專家們就會開始入場了,快離開那個位置。”
“........”
見這么多人勸說,根本不相信自己是參與評審的專家,楊帆苦笑一下,指著座位上的名字道:“我叫楊帆,就是坐這里呀。”
四周又響起哄笑聲。
顯然,他們都認為僅僅只是同名同姓而已,有人大聲的道:“同樣是楊帆,人家是參加評審的專家,你只是來旁聽的而已。”
楊帆真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解釋。
正在想著是不是要介紹一下自己的身份,一個驚奇的聲音響了起來,“楊帆,真的是你,你怎么在這里,太巧了!”
循聲望過去,楊帆一樂。
還真是巧!
原來有時候世界可以這么小。
這不是在火車上遇到的胡軍嗎?
原來他是這家研究所的,難怪和自己在同一站下車。
胡軍很驚喜,手中拿著一個文件夾,快步的走過來,“真的是你,我還以為我們分開之后,之后就是路人甲,路人乙,很難再見面了。”
楊帆道:“還真是緣分,這么快有見面了。”
那名年輕的工作人員見胡軍和楊帆認識,馬上道:“胡軍,你們原來認識啊,快勸一勸他,別坐在那個位置上,參加評審的專家,領導們很快就要進來了。”
胡軍其實也是負責會議室部署的工作人員之一,這張大會議桌每一個位置上的名字牌就是他負責做的。
趁著會議室還沒有開始,還有十來分鐘的時間,他拿著專家清單過來核對一遍,每一個名字是否正確。
必須確保正確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