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分鐘之后,有一些參與評審的專家陸續走進了會議室,并在屬于他們的位置上坐下來。
典型的對號入座。
有一些專家認識楊帆,他們經常會和東海所打交道。沒有看到潘勁夫,而是楊帆,他們往往先是微微一愣,隨即恍然,知道由楊帆代表東海所參加這次專家評審。
“楊帆同志你好。”
“楊總助理,你來了呀。”
他們這樣熱情的打著招呼,楊帆往往會起身,和他們握手,或是開心的聊上幾句。
看到這一幕,很多人知道,楊帆的身份如假包換。沒看見了嗎,參與評審的很多專家同楊帆握手呢。
進來的人越來越多。
尤其是列席會議的人多了起來,那幾排事先準備好的椅子慢慢的坐滿了人,張曉東和羅六初也進來了,找了位置坐下來。
會議室門外傳來動靜,只見857近防炮的總設計師蘇海走在前面,后面跟著的應該是兩位副總設計師,以及他們研究所的中層骨干或資深級級設計人員。
進來之后,蘇海很熱情,同評審的專家們一一握手,輪到楊帆這里的時候,他緊緊的握住楊帆的手,“楊總助理,一切還習慣嗎,我們北方的天氣可不比東海市,我們這里是非常冷的。”
楊帆笑著道:“沒事,一切倒也還習慣,房間里面的暖氣很不錯,非常的暖和舒服。”
隨便聊了兩句,他又和其他的專家們一一握手,最后才在位置上坐下來,整個會議室內也漸漸的安靜下來。
蘇海代表他們研究所致辭,歡迎大家前來參加這次評審之類的話,然后介紹857近防炮。
這次的介紹可就詳細多了,不但有大量的技術數據,也圖文并茂,通過幻燈片投影,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
很多人拿著筆和筆記本,刷刷的記錄著。
楊帆呢,主要是聽,只是偶爾記錄一下。因為對這一款近防炮太熟悉,太了解了。
它現在有什么缺點,有什么不足,要進行哪些方面的改進和提高,楊帆同樣也比較清楚。
會議開了一個多小時,結束會議之后,專家們分為了好幾個小組,開始深入該武器研究所,審閱857近防炮的設計圖紙,了解它的研制過程。
和楊帆一起的軍方的一名專家,大校軍銜,四十幾歲,話不多,但楊帆發現他的技術水平不錯。
圖紙上有什么問題,他往往能看出來。當然,楊帆的水平也很不錯,圖紙上的問題一樣難逃他的火眼金睛。
兩天的圖紙評審,楊帆發現了幾十個問題,幸好大的問題沒有,都是一些小問題,通過整改和完善就可以。
圖紙評審之后,又舉行了一次技術交流會,尤其是軍方的人提出了一些作戰方面的需求。
兩、三天的時間內,857近防炮評審專家組有一名年輕得過分的專家這件事也漸漸的傳開了,不少人在私底下會議論幾句。
“嘖嘖,二十幾歲的專家,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只是不知道水平怎么樣?”
“那還用說,肯定不怎么樣。”
馬上,旁邊就有反駁道:“誰說人家水平不行,楊專家很厲害的,水平極高,兩天的設計圖紙評審,光他一個人就發現了數十個問題。”
頓時,很多人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