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有一點擔憂的道:“時速25公里,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啊。”
“可不是。”莫小平道:“我們設計了數十種模型,進行了上千次的水池拖曳試驗,但是理論時速從來就沒有超過20公里。”
時速20公里都達不到,時速25公里就更加遙不可及。
楊帆隱隱的明白,莫小平為什么要過來拜訪自己。
果然,莫小平道:“楊總師,我這次過來拜訪主要有兩件事情需要您的幫忙,其一,聽說你們試驗基地內的拖曳水池十分先進,我們想在那里進行拖曳試驗。”
這沒有問題。
楊帆一口答應,“可以,歡迎你們去那里做拖曳試驗,隨時都可以。”
莫小平很高興。
他們其實也有拖曳水池,但比較老舊,設備的先進程度遠比不上艦船試驗基地的拖曳水池。
這個水池是在楊帆的主導下進行設計并建造的,設計科學,設備先進,在那里進行水池拖曳試驗,數據更加的準確,也更加的全面,很多一般水池無法做的試驗,或是做不出來的試驗數據,在那里都沒有問題。
在高興之余,莫小平繼續道:“楊總師,您是艦船設計方面的專家,這也是我拜訪您的第二個原因,想請您幫我們分析一下,為什么我們的兩棲裝甲戰車在水中的行進速度無法超過20公里。”
連20公里都無法超越,更別提25公里。
楊帆確實是這一方面的專家,知道航速和很多東西有關系,如動力,重量,阻力等等。
只是,楊帆沒有見過莫小平團隊設計研發的這一款新型兩棲裝甲戰車,暫時不知道它的結構,重量,外形等一系列參數。
“莫總,能為我介紹一下這一款兩棲裝甲戰車嗎?”
“當然可以。”
莫小平準備得很充分,稍微示意一下,他的助手就從提包之中拿出一疊厚厚的技術資料。
結合這些技術資料,莫小平親自為楊帆介紹這一款戰車,介紹得非常的詳細。楊帆認真的聽著,思考著,偶爾才詢問一、兩句。
聽完介紹之后,楊帆道:“莫總,從艦船設計的專業角度來說,我可以給你提幾點建議。”
真的呀!
太好了!
莫小平很驚喜。
來之前,他最擔心的就是害怕楊帆藏著掖著,不肯提建議,現在好了,可以放心了。
楊帆一臉的認真之色,提議道:“不管是艦船,還是兩棲裝甲戰車,要想航速快,需要滿足至少兩點要求,其一就是強大的動力,其二就是盡快小的航行的阻力。”
“剛才聽了你的建議,在動力方面已經沒有多大的潛力可以挖,那在航行阻力上下功夫,我建議在后續的拖曳試驗之中將戰車前后擋板角度的調節作為重點。”
前后擋板就是用來減少水的阻力,也適當的提供一部分的浮力,只要調整到合適的角度,它就可以極大的減少航行的阻力。
莫小平輕輕的點一點頭,將這一條建議記錄在他的筆記本上面。
楊帆繼續道:“在減少航行阻力方面,我覺得阻力最大的應該是戰車的車輪和履帶。”
莫小平驚訝了!
難以置信的看了看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