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停了下來。
操作機床的老師傅拿著高壓風槍將箱蓋上的冷卻液,鐵屑等東西吹得干干凈凈,又認真的看了看外觀。
輕輕的點了點頭。
從外觀上看,好像沒有什么問題,幾個精密定位孔加工的十分漂亮,非常的光順,那它們的尺寸怎么樣呢,位置度又怎么樣呢?
老師傅拿起游標卡尺先量了這幾個孔的深度,大聲的匯報道:“每一個孔的深度尺寸全部合格。”
接著,又用內徑千分表測量每一個孔的大小,也就是孔徑。測量得非常仔細,速度很慢。
因為這些都是精密孔,每一個孔的加工誤差要求非常小,精度要求極高,孔徑公差只有兩絲半。
這么小的公差,也是加工難度比較大的原因之一。
加工要求越高,加工難度也就越大,測量的時候難度也相應增加,這幾個孔的孔徑測量花了起碼好幾分鐘的時間。
整個現場,居然安靜下來!
沒有人說話,沒有人發出聲音,只有周圍一些機床工作的聲音傳了過來,在這樣的環境中,這位老師傅終于完成了這幾個孔的孔徑測量。
他稍稍的松了一口氣。
大聲的匯報道:“顧總,孔徑全部合格!”
聲音一落,有幾位年輕人忍不住振奮的叫喊起來,孔徑居然全部合格,太好了!
現場的氣氛似乎不一樣了,一下子輕松不少,不再那樣的壓抑和沉重,似乎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顧政新的臉色倒沒有什么變化,他知道孔徑的要求固然比較高,其實加工難度最大的地方是要保證這幾個孔的位置度要求。
而位置度的要求極高!
只有位置度合格,才能算加工合格!
顧政新看了看機床旁邊尚未加工的那兩件箱蓋,又看了看機床上這件加工完成的箱蓋,揮手道:“將箱蓋抬下來,送到我們的測量點進行位置度的測量。”
馬上有兩名年輕的工人幫忙,松開壓板之后,一起合力將箱蓋抬了下來,小心的放在轉運箱蓋的推車上面。
在加工現場,不遠處有一個測量點,那里有一臺進口的三坐標測量機,一些精度要求高的尺寸,或是常規無法測量的尺寸,如一些形位公差尺寸,都基本在那里進行測量。
一大群人到了測量點,包括顧政新在內。
測量點的負責任人,也就是一位檢驗工程師,他不敢怠慢,親自動手操作三坐標測量機進行測量。
大家將這個需要測量的箱蓋抬上三坐標測量機的工作臺,擺放好,然后開始了測量。
這位檢驗工程師親自操作這臺三坐標測量機,現場又安靜下來,只有三坐標機測量時移動的聲音,以及探針和工件接觸時發出的輕微的滴滴聲。
時間一分鐘,一分鐘的過去。
似乎十分的漫長。
十幾分鐘的時間,仿佛過了一個多小時一樣,終于,測量完成了,旁邊的電腦將測量結果打印了出來。
這位工程師拿著打印出來的測量單看了看,輕輕的搖了搖頭,“顧總,這幾個孔的位置度不合格,圖紙要求位置度兩絲半,實際上快接近四絲,準確的結果是0.038,不合格!”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