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總工程師指著這些泥土道:“你看,全是淤泥,沒有看到半點的沙層。”
“我們很多的工程人員現在十分的擔心,有一些人甚至想到我們會不會在這個問題上繳械。”
繳械投降意思非常清楚,就是這個工程無法再繼續下去,只能放棄。
擔憂的情緒籠罩在每一個人的心頭。大家都一言不發,神情凝重的看著這些從地裝之中挖掘出來的泥土。
有人甚至走過去,蹲下來抓了一把這樣的泥土,在手心中看了又看,看了很久,沒有說任何一句話。
楊芳也知道事情比較嚴重,想了想之后道:“開會討論吧,馬上在這里開現場會。”
集體的智慧遠比個人的智慧要強大,也許集思廣益,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大家都贊同楊芳的這個決定。
幾個電話打出去之后,一些人陸陸續續的過來,走工程技術人員,也有這里的施工管理人員。
大家都到齊了之后,楊芳親自主持這個現場辦公會。首先,讓這位總工程師將情況大致情況說了一下,然后道。
“我們遇到了這樣的難題,大家都提一提自己的看法,暢所欲言,不要有什么顧忌。”
大家的發言也很踴躍,有的人主張更改設計,增加地樁的數量,從目前的400多根增加到600多,或是800多根。
還有人建議,深挖基坑的深度,在原來的設計深度上再上增加幾米,甚至可以達到25米的深度。
不過,這個建議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表面上看,基坑的深度只是增加了區區幾米,但造成的成本是十分巨大的。
這個基坑的面積如此巨大,達到兩萬多平方米的規模,增加幾米的深度,預示著混泥土層也相應的增加幾米,這么多的鋼筋混凝土,需要多少錢啊!
當大家的意見久久不能統一的時候,楊帆還是站了出來。
他清楚地記得,JM大廈當時在施工建設過程中地樁的深度達到了80米以上。
繼續增加地樁的深度,成本是最低的,趁現在的60米增加到80米甚至90米,一直打到堅硬的沙土層。
于是,楊帆朗聲的道:“我倒是有一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大家迅速地安靜下來,原本在爭論的人,更是一個一個的看向楊帆,他們微微驚愕。
大家都知道這是董事長的親弟弟,正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更加的知道,楊帆不是建筑工程方面的專業人士。
這樣一個非專業人士,他能有什么好的建議呢?
這么多人,全部看著楊帆。在大家的目光之中,揚帆顯得十分從容,聲音也十分的宏亮。
“大家剛才討論了這么久,說了各種各樣的意見,我認為,目前這樣的情況,最有效的辦法是增加地樁的深度,在設計深度60米的基礎上,繼續往下深挖到80米甚至90米,怎么樣?”
聲音一落,馬上就有人道:“這肯定不行,事情哪里有這么簡單。”
楊帆順著聲音看了過去,那是一位戴著安全帽,身材微胖的中年人,應該是宏泰大廈的一名建筑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