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白鳥號”主要還是以導彈為主要攻擊手段,又在船體上下各藏有一座升降式速射炮做為火力補充。這樣的火力對付正規軍艦自然沒什么大用,但對付絕大多數使用著由貨船、商船改裝而來的武裝海盜船還是夠用了。
至于說要是運氣太糟真遇上一些用著正規軍艦的大海盜,以“白鳥號”的高航速,還是有很高機率逃走的——做為聯邦科學院高級研究員,給自己準備的私人飛船又怎么可能不花心思呢?
喬伊親自去控制區就是要再檢查一遍武器系統和動力系統,她也在防備路上可能存在的襲擊。當然丁乙還是很不解她為何不干脆搭乘軍方戰艦去目的地,但隨后一想,說不定博士也是在防備軍方人員當中可能存在的刺客吧。
生活區沒什么好逛的,丁乙百無聊賴之下,只能翻出那支筆形終端,開始了新一輪的學習——他以前上學的時候都沒這么認真過。
既然現在都已經在一艘太空飛船上了,再考慮到之后的旅程可能發生的意外,丁乙此時搜尋的資料主要還是集中在軍事上。
這個時代的太空戰,主要作戰方式,是遠、中、近距離三種模式,遠程交戰,是指超過30萬公里的交戰距離,想要攻擊到這個距離以上的敵人,重型導彈和大型無人攻擊機是主要攻擊手段;而當交戰距離低于30萬公里至1萬公里距離時,中型導彈、中型無人攻擊機、大型磁軌炮還有大型激光武器就能發揮作用;當交戰距離縮短至1萬公里以內后,小型的短程導彈、近防速射炮、小型無人機,以及一些因為能量衰減比較嚴重的武器,像是等離子武器就能起作用了。
而通常情況下,不管是目前掌握著最先進科技水平的光輝帝國,還是軍隊規模最大的太陽系聯邦,乃至神秘的啟示教國,各家艦隊交戰最多的距離,其實也基本保持在10萬公里到3萬公里以內的中距離交戰范圍,這主要原因是在于各方對敵軍艦艇的偵察水平上。
雖然此時已經是星際時代,理論上廣袤無垠的太空中,應該很容易發現敵人,然而事實上并不容易。先不說太空中各種輻射、射線、電磁、引力等等干擾,會讓星艦上的雷達實際探測距離遠低于設計探測距離,只說為了降低被發現率,各方勢力在星艦的設計上,尤其是戰斗艦的設計上,都會考慮其隱身效果,設計師們不只會給星艦設計低可探測性外形,還會給星艦涂上各種涂料,以便星艦不只是雷達上隱形,就算是光學望遠鏡也難以目視搜索到目前,至于說星艦的紅外信號……相比太空中本就因為星體存在的各種信號,星艦上的那一點很容易就會隱藏于星空背景當中。
想要攻擊敵人,首先就得找到敵人,如果不能在遠處發現目標,只能在雙方接近到一定距離后才有發現,那么交戰的距離自然就取決于發現敵人的距離,哪怕你的武器實際射程遠在這個距離之前也是一樣,這也是為何這個時代絕大多數戰艦,不管是護衛艦、巡洋艦,還是更大的主力艦,都設有機庫,就是為了搭載無人偵察機,擴大偵察范圍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