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填長槍導彈,配置閃光彈頭和電磁脈沖彈頭,全彈發射!”文靜沒有直接回答程亮,而是先吩咐起諾里斯進行武器配備,“主炮更換為脈沖激光炮模式,對之前敵艦開火時暴露的火力點進行射擊,清除對方星艦上的武器平臺!”
“我可不知道我們的激光炮對異星人的星艦能不能造成傷害啊!”諾里斯一邊回應,一邊按文靜的要求配置好了武器系統,“我給所有無人機都裝上了核彈頭,可以配合你的行動!”
“就這么辦!”
閃光彈頭,是專門用于干擾光學傳感器工作的特制彈頭,偶爾也能用來對付那些低可視外觀飛船,配備在導彈上,即使被近防武器攔截,也能起到效果,爆炸時會產生極高亮度,對星艦的光學傳感器光感元件造成影響以達到干擾的目的。
電磁脈沖彈頭,作用則和離子炮一樣,用于影響星艦上電子元件的運轉,不同于離子炮的是這種彈頭在爆炸時,會產生更大范圍的干擾區域,如果星艦處于這個電磁脈沖作用范圍內,就算進行過電子防護,多少也會受到一些影響,從之前“雷霆號”離子炮能對異族星艦起作用來看,文靜就知道人類制造的電磁脈沖彈頭依舊能對異族星艦有用,在將主炮攻擊模式改到激光炮的時候,這種彈頭將繼續影響異族星艦,阻止對方重新進入隱匿狀態。
至于無人機搭載核彈隨行配合攻擊,則是因為文靜為了達成突破異族星艦近防火力網,選擇導彈全彈發射,這樣就會導致“雷霆號”一段時間內,除了魚雷管里的六枚魚雷外,沒有其他導彈平臺能發射反艦導彈來攻擊敵艦,無人機就是準備等干擾彈造成效果后進行補刀的后手。
“雷霆號”畢竟只是一艘小型,和異族星艦比戰斗持久能力,是比不過的,如果不能在他們彈藥耗盡前對敵艦取得一定戰果,那么“雷霆號”就只能拋棄尤魯爾殖民地的所有人,獨自撤離了。
事實上,之前來不及反應就被異族星艦摧毀的軍情局特勤艦,都比“雷霆號”大許多,如果是兩艦全力,說不定勝率更高,只不過大家都沒有料到,異族星艦先一步找到了人類星艦,并搶先發動了攻擊。
“雷霆號”的全彈發射,能同時射出二百零四枚各型導彈,對于同級星艦,這樣的火力算是很強大了,但面對比自己艦體更大,火力更強,性能也更高的異族星艦,文靜其實對自己的計劃并沒有多少底氣。
兩百多枚導彈的齊射,就算異族星艦有著超出人類預計性能的近防武器,也不可能瞬間全部攔截下來,導彈群依舊只是一枚接一枚的在飛行途中被摧毀,但這些導彈本就不是用來直接攻擊異族星艦本體的,被人攔截也是在預料之中的事,反倒不如說就是要讓對方近防武器來摧毀這些導彈的。
太空中,一顆顆超過恒星亮度的光球隨著那些導彈的被摧毀而接連出現,然后在三到五秒的燃燒后消失,對周圍星艦的光學儀器帶去了沉重的負擔。
早有準備的“雷霆號”在第一枚搭載閃光彈彈頭的導彈被摧毀前,就關閉了自己幾乎所有的光學探測設備,只留下幾個特制探頭用來繼續觀測敵艦情況——異族人的星艦并不能在人類雷達面前達成隱身,尤其是當它的光學迷彩失效后,人類的雷達能較為準確的發現它的蹤跡,它似乎并沒有雷達隱身功能,或者說它的雷達隱身功能容易被EMP武器所影響。
“雷霆號”的激光武器開火,明亮的紅色激光束擊中了異族星艦,只是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破壞反應,異族星艦若無其事的承受了三發脈沖激光的照射。
但“雷霆號”的船員們也發現,隨著閃光彈和電磁脈沖彈不斷在異族星艦附近炸開,那艘被丁乙稱之為牛角面包的異族星艦開火效率逐漸降低,誤差也越來越大,甚至有一發光束與“雷霆號”差了好幾公里的距離。
這個時候,十六架搭載有核彈,一直躲在導彈群后面的中型無人機成功接近了異族星艦,然后向對方發射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