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會想田所教授那樣被抓,所以,草野監督才會根本不怕?”
“這部電影《日本沉沒》就根本不會被下映?因為要是下映了,那么,日本現政府不就跟電影里的那個一樣了嗎?”
“好像很有道理呀。”
“那么,這部電影到底講的什么?”
草野監督的親筆信,以一種非常不正經的姿態呈現在日本人面前,一開始當然也不是盡人皆知,可是隨著關于下映話題的火熱,他的這個不太正經的回應,也就流傳開來。
好像這位監督確實說的有些道理。
若是這部電影真的因為‘黑’了日本政府而被下映,這恐怕就是真的讓電影情節照進了現實。
《日本沉沒》不過是把當日本快要沉沒之前,這個國家將要毀滅之前,有可能出現的種種事情,給呈現出來,當然,這些還沒有發生,可這也是‘有可能發生的’,如果連這種可能性都無法容忍,那是不是就等于是在說,電影里拍的就是真的。
也就是說,在當下這種日本還算安全的情況之下,連一部電影都無法容忍,那么,等到真正要發生電影里所描述的災難之時,日本政府就肯定會像電影里面那么做了吧。
所以,草野幸的那句話很簡單,他并不想成為田所教授,事實上,不是他不想,而是日本政府就不應該這么做。
如此看上去恨不正經的回應,但就是這份不正經,即草野幸根本就不擔心那種事情發生,反而是一種‘正經’。
也許是草野幸完全確信,日本政府根本不會傻到去做什么下映。
或許這也是草野幸發出的警告,若是你們真的這么做,那么,我一個監督無非就成了田所教授而已,可是卻正好證明了我電影里拍的都是真實的,都是最有可能發生的。
也許聽上去邏輯有些復雜,但實際上是很容易理解的。
就算是普通民眾,就算是無法想的特別透徹,可也大概能懂,就比如,此地無銀三百兩,道理上是差不多的,日本人也知道這個成語的。
那么,這部《日本沉沒》不會被強制下映了嗎?
但好像挺有意思的,不如去看看再說。
而那些本來就對這部電影有成見的,特別是那些右翼人物,他們并不會罷手,也絕對不會輕易放棄。
就這樣,一邊是買票進入影院的觀眾,一邊是依舊不斷投訴的某些人,仿佛大家互不干涉,在1995年的暑期里,交相輝映。
很有趣,認同的依舊認同,反對的依舊反對。
票房不斷增長,討論的話題不斷增多。
《日本沉沒》在上映一個月之后,依舊保持著一天一個億的勢頭。
這種情況,讓有些人要崩潰了。
……
“豈可修!那個混蛋!”
龜山本來自信滿滿,他相信在不斷的舉報跟投訴之下,這部電影會被干掉的,自己將會取得一場大勝。
沒想到,他天天盯著這部《日本沉沒》,每天都祈禱著這部電影會被下映,可每一天都沒有得償所愿。
而且,他所看到的還是。。。
30億!
32億!
33億!
34億!
……
不斷出現的票房捷報,許多相關刊物不光公布配給收入,也在計算總體票房,這樣做感覺特別的有氣勢。
眼看著一部大片在票房上一飛沖天,這給人一種非常熱血的感覺。
可在龜山千廣的眼中,實在是讓他太難受了。
難道這樣都搞不死那個草野幸嗎?
直到八月份,終于來臨了。
“40億,突破!《日本沉沒》大成功!”
“配給收入超過20億日元!新版電影已經完成了對老版本的超越!”
“1973年版本依舊領先,那個時候的電影票更便宜一些!”
看到這樣的新聞,簡直對龜山是一種折磨。
可這還沒完呢,那邊的池廣一夫已經打退堂鼓了。
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很快,龜山千廣也搞清楚了。
日本是非常崇拜美國的,特別是電影方面更是對好萊塢有著濃厚的向往,便是電影天皇黑澤明也不能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