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她的身份,也不管用什么手段,我都要得到這個女人!
趙暄心里暗暗發誓。
……
梆子剛敲過三更,院子里就有了響動,店伙計來叫起床了。
整個過程與縣試幾乎無異,也是要早起準備考試。不同的是,這次陪考人的換成了趙暄。
跨出店門的那一刻,掌柜在門口彎腰恭送,期望王易和胡安能考個好成績回來。
還是如星河般壯觀的赴考人群,匯聚在點墨河的兩側。幸好府試有四五個考牌驗核點,府學宮也有六道門可供進出,不然這么多人,到中午也未必能驗核完畢。
王易、胡安與他們揮手告別,洪禮忠也在外面沖他招手致意。
入場后,王易先是在門前聽后訓話,不過這次訓話的不是魏府臺,而是州府的同知,從五品,姓龐,名言,是個其貌不揚的大胖子,五短身材,說話倒是和煦滿面。
他的訓話很短,大意跟淶州縣時差不多,說完就放行了。
進了門,占地百畝的考場上密密麻麻全是小矮棚,宛如蜂巢一般。龐同知之前說過,本次府試只考三場,也是隔一天考一場,第一場還是最重要的經義。
待王易找到位子坐下,發現整個“蜂巢”都有沸反盈天的情況,周遭吵雜的聲響無數,無不是身邊的考生在與各自熟識的朋友打招呼,大概都是“都是難兄難弟,待會守望相助”“給我看一些,不然出去廢了你”之類的話,讓人不勝其煩。
沒辦法,府試跟鄉試還是沒法比,林子大了就什么鳥都有。
終于一聲鑼響,整個“蜂巢”慢慢息了嗡嗡聲。
不多時,又是一聲鑼響,身穿緋紅四品官袍的魏府臺才從另一個門進來---敢情他剛才去另一邊訓話去了。
王易的位置離魏府臺有些遠,就看見一個模糊的紅色身影在上面瞎咧咧幾句什么,然后就有差役抬著寫了考題的題板往這邊走。
在經歷了上次縣試截搭題的案例后,王易其實還蠻希望這個魏府臺也搞點特殊,弄個最難的截搭題出來的。因為他的優勢就是發散思維,不利用起來太浪費了。
可在看見考題后,王易頗為失望:這魏府臺對考生也太客氣了吧?這么簡單的一句話,實在無趣。
“百姓足,孰與不足。”
這句話出自《論語?顏淵》,沒有前后順序調亂,也沒有截搭,就這么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考題。
這讓王易很失望,他感覺自己的實力不能全部發揮,很苦惱。
不過,很快他就開心起來了。
因為他忽然想起一件足以開心的事---這道題他腦子里有現成的范文可以抄,而且絕對是這個時代沒人寫過的范文。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這句破題中規中矩,并無出彩之處,但后續的起講、承題與轉折就很吸引人眼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