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豈有獨貧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體之意,以告哀公。
蓋謂:公之加賦,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誠能百畝而徹,恒存節用愛人之心,什一而征,不為厲民自養之計,則民力所出,不困于征求;民財所有,不盡于聚斂。
……”
這是我大清的王鰲中進士時的名篇。
可以說,這篇文章考進士都足夠了,更何況考個府試。再者,歷經三百多年八股文的磨礪,到了我大清時期還能寫下出眾傳世的八股文又有幾篇?
能抄就抄,王易可沒有絲毫抄襲的羞恥感。
洋洋灑灑的寫完草稿,王易信心十足地將這篇八股用館閣體抄寫在考卷上。
等忙完一切,王易抬頭看了看天色,竟然才過巳時三刻,還不到午時。
這時間就有點難熬了。
思考了良久,王易決定提前交卷---他要大大的出個風頭!
出風頭的主意也是趙暄給他想的辦法。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在最短時間內,讓盡可能多的考生知道他王易王大元是個非常有才華的讀書人,是秀才功名的不二人選!只有這樣,才能在院試時讓藺俠對他的評判有所顧忌,而不是看見他的名字就在考卷上畫叉!
本來出風頭的工作主要是趙暄在外面運作完成,但現在王易等不及了,他要用自己的方式來揚名---還有什么比當場被府臺點名取中還要出風頭的事嗎?
之前王易還不敢肯定自己的文章是否會被取中,畢竟這個題目實在太普通了,在場數千考生有一大半都能順利作出,可要說誰能像他這樣在這么短的時間里作出如此高水準的八股文,王易是不信的,除非那人是跟他一樣是從后世穿越來的,否則絕不可能!
正常來說,主考官是不能在考場當場取中某人的,可誰讓這是府試呢,只要文章足夠好,魏府臺當場給一個取中名額又有誰會去反對嗎?又不是說要給案首,傻子才會在這種場合里駁了府臺的臉面呢!
王易決定了,就這么辦。
可就在他要起身的時候,忽然看見考場的大門開合了一下,一個人從外面急匆匆地往魏府臺所在的高臺上小跑。
咦?
王易心里不由大奇。
府試雖然不如鄉試以上嚴格,可也不至于在考試期間開合大門吧?為了防止舞弊,這大門在考試期間是禁止開啟的,除非是有了不得的大事發生。
好多學生都注意到這個情況,但跑進來那人附耳在魏府臺耳邊說了一陣,然后不知得了什么指示,快步的又跑了出去。
這之后,魏府臺并沒有什么表示,所以考生們只是一陣訝異,便又歸于靜靜的考試氛圍。
王易眉頭緊皺,他不知道自己現在交卷會不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有些猶豫不決。
時間慢慢過去,快到午時二刻了,這個時候是準備吃飯的時間,如果再不交卷,怕是難以起到出風頭揚名的效果,王易咬咬牙,決定冒險一試。
可就在他摁著書案準備起來時,忽有數個身高體長的衙役站在魏府臺身前,齊聲高喊:“諸位考生聽真,魏府臺有令:經本府與府學、道臺、衛府共同決議,將本年府試的三場考試縮短為一天,隨后本次府試試題將一并發下……諸位考生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