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米?讓我幫著選妃子,還是給李承乾,不過驚訝過后也就無所謂了,這也沒什么毛病,自己從輩份上算是承乾的姑父,老李看樣子也有些頭疼這件事情,不然也不會想到程處瑞,關鍵在于他一來不知道程處瑞今天會來,他也只是見誰都問問,習慣使然。
此時程處瑞不由的想到李承乾歷史上的一生,說起來程處瑞也很同情李承乾,一個好好的孩子被養成瘋子,原因?看看李世民他不敢說。
以前程處瑞也說過一些李承乾,但在無聊的時候他也在回想,從他在歷史上學到的一些,還有現在看到的一些,經歷的一些,程處瑞知道,李承乾能成為一個瘋子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為什么這么說呢?
李承乾生于唐武德二年,是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的嫡長子,母親即是后來的長孫皇后。后來唐太宗登基,改元貞觀后兩個月,就將承乾立為太子,時年八歲。太宗和長孫皇后的感情千古傳誦,對他們的長子也是寄予了極大的希望的。而早年的承乾應該說也沒有辜負太宗的希望,各方面都可謂是一個優秀儲君的模板。
據史書記載,太子承乾“性聰敏”,“特敏惠”,“豐姿峻嶷、仁孝純深”,深得太宗的喜愛。而唐太宗對這位太子的培養也是不遺余力,先后為他選擇了許多很厲害的先生,比如李綱、房玄齡、魏征等初唐名臣,都做過太子的老師。而從文獻記載中可以看出,早些年太子對這些老師也是非常的尊敬的。比如李綱在貞觀初年擔任承乾老師的時候已經七十余歲了,承乾對他“大見崇重。綱為太子陳君臣父子之道、問寢視膳之方,理順辭直,聽者忘倦。……每吐論發言,皆辭色慷慨,有不可奪之志。太子未嘗不聳然禮敬。”李綱在貞觀五年去世之后,承乾還曾親自立碑紀念他。
除此之外,太宗還很注意對承乾執政能力的培養。12歲就讓承乾在尚書省聽訟,也讓他嘗試著處理一些政務。貞觀9年太上皇李淵去世,喪事期間唐太宗將政事委于承乾,承乾也處理的很好。此后只要太宗外出,便開始令太子留守監國。
可是,從貞觀10年開始,一向為儲君模范的承乾,好像突然變了一個人似的,文獻中開始越來越多的出現關于承乾的負面記載。這些記載不但負面,而且處處透著荒唐之感,仿佛皇室的乖寶寶,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一個癲狂的瘋子一樣。隨便列舉幾件事情大家看一下。
一件事是比較著名的承乾的同性戀事件。當時,承乾的叔叔漢王李元昌送給他一名太常樂人,長得非常的嫵媚,史載承乾“私幸太常樂童稱心,與同臥起”,非常的喜歡。雖說**這事兒在古代的皇室、貴族里面也不是太少見,但總歸不是一件上得了臺面的事情,尤其是在承乾當時已經有太子妃的情況下。唐太宗自然非常惱火,刺死了稱心,承乾因此“痛悼稱心不已,于宮中構室,立其形像,列偶人車馬于前,令宮人朝暮奠祭,承乾數至其處,徘徊流涕。仍于宮中起冢而葬之,并贈官樹碑,以申哀悼”,甚至托病幾個月不上朝……
另一件事是承乾的性格開始變得非常的乖戾,這個有很多體現。比如早年間對師傅非常尊敬的承乾,這時候已經聽不進師傅們的意見。甚至當他的老師張玄素直言犯諫的時候,承乾惱羞成怒試圖遣人刺殺張玄素。再比如承乾經常在東宮模仿突厥人的行為,把自己想象成草原上的突厥可汗,在宮中“辮發羊裘而牧羊,作五狼頭纛及幡旗,設穹廬,太子自處其中,斂羊而烹之,抽佩刀割肉相啖”。更有甚者,承乾曾對人說:“我作天子,當肆吾欲,有諫者,我殺之,殺五百人,豈不定”,這已經是一個瘋狂的暴君形象了。
最后一件便是承乾的謀反。貞觀十七年(643年),承乾因為太宗寵愛三弟李泰,感覺自己太子的位置受到威脅,在刺殺李泰不成的情況下起兵逼宮。結果當然是被鎮壓了,承乾被廢為庶人,參與事件的諸多大臣也被太宗殺得人頭滾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