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人在明面上表現這種敵意,但針對無處不在,許多歌手都拒絕與之合作,還有人故意陷害。
像“假護照”事件就是有人瞅準了時機向日本政府舉報的,落入陷阱的鄧麗君不但因此入獄,惹出了好大的法律麻煩。
之后也不得不放棄在日本初見起色的事業,被迫離開日本好幾年。
然而就在許多人都以為鄧麗君在日本的事業就此終結的時候。
誰也沒想到她居然還能卷土重來,而且一回來就接連三年奪得日本有限放送的大獎,刷新了所有人的認知,創造了比當初更輝煌的成績,成為了真正讓人不能忽視的亞洲歌后。
可問題是在鄧麗君演唱實力完全被日本全體國民認可的同時,一直存在的問題卻沒有解決,反而更加嚴重了。
“雙冠三連霸”的她簡直快要把有限放送大賞當做她的專屬獎項了,其他敗北的歌手和唱片公司豈能不把她視為心頭大患
風水輪流轉嘛,你一個人把鍋都端走了,這叫什么事兒
何況鄧麗君也不是什么高產的歌手,每年居然僅憑一張專輯中的一首主打歌曲就能奪得大賞,別人發三四張專輯頂多也就能在唱片銷量上戰勝她。
這就像在故意賣弄實力,狂抽日本樂壇的耳光。
可鑒于日本有限放送大賞的特殊規矩,那完全是靠日本觀眾一個電話一個電話打進來,然后再記錄這些觀眾點歌數據選出來的。
這個獎項最公平,全靠人氣,其他的人再眼紅也拿她沒有辦法。
除非有限放送大賞可以改變游戲規則。
如此一來,鄧麗君在日本越紅就會變得越被孤立,絕不會有任何一個日本歌手真心愿意和她做朋友的。
與此同時,日本唯一能與有限放送大賞相媲美的音樂大獎日本唱片大賞,就成了日本樂壇歌手們唯一可以保住顏面的獎項。
畢竟唱片大賞除了要參考唱片銷售成績之外,最終名單只單靠幾個評審決定,說白了就是方便黑箱作業。
唱片大上每年年底那令人瞠目結舌的舞臺布景,不難想象是怎么來的。
誰的唱片經紀人手段高明,誰的唱片公司強,誰的”贊助金”比較多,把握了這幾項,誰就是”大賞”的得主。
說白了,就是大家分豬肉的自留地。
那么毫無疑問對于鄧麗君來說,這扇大門是徹底關閉的。
這輩子,她都不可能在日本唱片大賞的評選中再次獲獎。
除了她的華人身份既是最大的阻礙,簽下她的唱片公司實力也太過弱小,根本沒財力幫她打通關節,運作這個獎項。
既然她根本沒有可能入圍,不可能獲得提名,又怎么拿獎
但問題是鄧麗君的歌聲實在太受歡迎了,接連兩年吊打日本同行也就罷了,關節今年的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又屬神作。
觀眾喜歡,沉迷其中,粉絲無數,明明身為演歌風格的歌手,就靠有口皆碑的好評,唱片居然賣出二百萬張,超過了絕大多數最能搞營銷賣唱片的流行歌手。